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疾病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剧烈并极具破坏性。如SARS(非典)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病毒及时下流行的新冠肺炎,就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有效应付类似日益突出的问题,世界更需要
A.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改变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局面
C.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扭转当今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20-08-27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性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 -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男人、女人由于高烧而病倒,然后在几天内死亡。

——摘编自[美]杰里·奉特利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81年,医学专家第一次在纽约和日金山的同性患者和静脉注射吸毒者身上发现了艾滋病毒……到2003年末,携带艾滋病毒的人达到了3780万,从这种疾病出现开始,约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1918-1919年大流感的特点。根据材料和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医学界所面对的困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你认为艾滋病与1918--1919年大流感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疾病传播”三者的关系,并从疾病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020-06-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马铃薯与世界历史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3)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