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作为历史事实,可以特指符合文化发展本性的全球化,指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范围、各种程度、各种途径的交往与碰撞,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通,达成某种价值共识和价值共享,促成全球性的人类文化繁荣。

——摘编自董海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贸易战与大国关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发起者贸易战形式发生背景时间结果
鸡肉贸易战欧盟欧盟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进入“大通胀时一代”19631965双方和解,美国降低37%平均-5l降低35%平均关税
日美贸易战美国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做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制裁和限制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并签署了《广场协议》。20世纪90年代初,破裂陷入萧条
美加贸易战美国美国对加拿大木材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惩罚性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22001双方签订软木协议,但是每隔几年就会因为木材出现贸易摩擦
面食产品贸易战美国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香蕉贸易战欧盟通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剑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美国动用301条款对欧盟实施关税报复欧共体(欧盟)成为强大经济体1993--2012双方达成协议,美国终止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
钢铁贸易战美国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对进口的主要钢铁品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关税全国钢铁产能过剩20022003欧盟、亚洲钢铁行业受损,2003年底,美国取消对钢铁的保护性关税

——摘编自赵涛、刘挥《世界贸易战简史》


请以“贸易战与大国关系”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

——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2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争与国际格局。

材料一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

                                                                                                         ——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等

材料三   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3)提取材料三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选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024年出现的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
—— 尚诤《最早的纸币 北宋“交子”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纸币最早诞生于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图一 秦统一中国后发行的圆形方孔钱 图二 1900年庚子京局制造的光绪元宝铜圆
(2)提取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铸造技术对这两种不同时期使用的货币进行比较。
材料三:以下是史学界关于论述欧美关系的几段资料:
1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在《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写道:“当19世纪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是踏上了一条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美国崛起后又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欧洲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得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3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她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么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得演讲(1947年)
(3)近代以来,欧美之间联系已日益密切。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欧美关系作一全面的判断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016-11-27更新 | 5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周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