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基辛格曾在1993年告诫道:“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在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他做出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综合实力的衰退B.西方共同利益的消失
C.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D.资本主义阵营的巩固
2 . 下图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可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在国际事务中出现分化B.国际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一超多强”世界政治格局的定型D.大国之间的矛盾逐渐缓解
2020-11-1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长舒曼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该主张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该主张得到强烈回响主要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美苏对峙阻碍欧洲进一步发展
C.组建统一的欧洲已成为共识D.煤钢联营有助于加强军事合作
2020-11-10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低速运行通道,由此也催生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思潮。由于APEC成员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它们在实现自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由此可见
A.APEC面临利益多元化的挑战
B.APEC方式不适应亚太经济的发展
C.亚太地区区域集团化进程中断
D.亚太经合组织对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5 .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或许需要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现象反映了
A.世界秩序日趋混乱B.世界争夺更加激烈
C.地区政治动荡加剧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事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材料二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7 .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加强全球治理机制成为共识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8 .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1727万人下降至2010年的1153万人,2016年也仅恢复至1235万人。而制造业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占比也持续下滑,由1943年最高的38.7%下降到2016年底的8.4%。由此,美国国内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高。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造成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局面B.导致发达国家而临新的挑战
C.使发展中国家掌握世界主导权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0 . 如表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商品比重变化的情况。据此可知
A.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的减产
B.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C.发展中国家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分工之外
D.无序的国际竞争造成了贸易结构失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