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背景因素包括
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②两大阵营的互相对抗
③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④跨国公司的有力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0-04-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品·货币·市场·国际组织

材料一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摘编自邹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1971~1975年前后,福建泉州等地发现了多枚外国货币。



(2)阅读材料二,说明这些外国货币所体现的研究价值。结合所学,分析外国货币流通到泉州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


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发展示意图



(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请运用材料三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四   21世纪初中国主办的部分国际会议

时间地点会议宗旨
2014年5月上海“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亚洲
2016年9月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8年9月北京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9年4月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共建、共享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一谈这些国际会议召开的重要经济影响。
2019-07-0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4 . 战争与国际格局。

材料一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

                                                                                                         ——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等

材料三   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3)提取材料三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选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2023-12-29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测试卷 01(期末好题重组卷)【测试范围:纲要下全册】
6 . 海纳百川

材料一

   

(1)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中海上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2)为什么当时的人将西班牙大帆船称为“银船”?

材料三   1941年《大西洋宪章》宣布的八点原则中包括:他们(英美)希望将努力使未来世界的所有国家无论大小、战胜国或战败国,都享有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并获得它们经济繁荣所需要的原料,同时对它们现有的义务给予应有的尊重。

1942年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共计向38个国家提供了租借援助,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承担“按无歧视原则开放国内市场、实行多变自由贸易”的条约义务。

194444个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1947年美国借助关贸总协定草案,为实现以多边互惠性最惠国待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金卫星《二战期间美国筹建战后世界多变自由贸易体系的历程》

(3)结合材料三,分析二战后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建立的原因。

2000-2020年间美洲、欧洲和亚洲商品出口占比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4)结合所学知识,对上图中的信息作出相关分析。
2023-07-1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

——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战后美苏竞争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4)指出以上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一幅图片,为所选图片写一份简短的解说词。
2023-07-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8 .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但这一现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原因主要是(     
①政治多极化 ②经济全球化 ③社会信息化 ④军事现代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1-27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材料二   

材料三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1)依据材料一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2)结合以上材料卡和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3)阅读材料三,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10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原因的是
①各国经济差距缩小②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③新的科学技术发展④国际经济组织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