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记载: “这些僧侣返回了赛林达(指中国),并且从那里把一批蚕卵带到了拜占庭。依我们上述的方法炮制,他们果然成功地将蚕卵孵化成虫,并且用桑叶来喂养幼虫。”拜占庭帝国从此独立发展起兴盛的丝织业,形成了几个丝织业中心,它们又成为中国育蚕丝织技术西传的中续站,而欧洲也开始了其丝织业的历史。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   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它的勃兴促进了以墨西哥为中心的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推动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的流通,促进了中国、菲律宾与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发展。该商路主要参与者是中国商人和西班牙人,贸易形式以丝——银交易为主。西班牙汉学诞生于中拉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独特的“多源共生”性,对当时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织技术传播的路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丝绸之路对当今世界文明交流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3 .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国际秩序朝着“有秩序”“有组织”方向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之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它明文规定: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对现代国际组织的运作与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对欧洲安排主要为分区占领德国、划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非法西斯化协定、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系列国际会议、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材料三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主张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方案。
2022-07-0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要求:选取两个主要阶段,概括其主要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7 .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果: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

——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的具体原因。并简要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并简析苏东剧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2020-08-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马铃薯与世界历史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3)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攻打朝鲜。假设当时有四个不同国籍的人在谈论这件事:
甲: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需完全跟随美国。我们需要美元帮助我们摆脱经济困境,我们支持美国的行动。但我们欧洲需要联合,否则我们可能成为下一个朝鲜!
乙: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丙: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要援助朝鲜,让美国看看我们的实力,别想着欺负我们。
丁:我要拿起武器,同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决以死战,来保护我们的父母妻儿。
材料二 二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现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新力量。……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过去西欧发展经济的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都从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被堵塞,这使西欧各国认识到国家壁垒需要打破。                                
材料四 欧洲人普遍认为,欧洲原本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国文明皆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统一的欧洲才分崩离析,兵连祸结。他们一直都在谋求重建一个欧洲大帝国,实现宗教、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统一。“统一”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共同信念和愿望,他们称之为“欧洲梦”,并确信夙愿能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甲乙丙丁四个人哪一个是法国人,哪一个是日本人,哪一个是朝鲜人,哪一个是中国人?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请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二战后,西欧通过什么方式应对当时的国际关系,采用此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21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