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1 道试题
1 . 下表是马克·卡尼斯和约翰·加拉蒂在《美利坚民族》一书中的一份民意调查。调查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邻居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通婚
白人黑人
1964年20%1968年17%48%
1994年60%1994年45%68%

A.美国的黑人歧视传统得到彻底消除
B.美国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逐步减弱
C.美国黑人政治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D.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为各阶层所认可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第三世界国家日益走向联合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东西方国家间竞争日渐激烈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3 . 自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宣布,英国就开启了“指责模式”,有的民众指责政府盲目发起公投,政府则指责反对党玩弄政治把戏而未能成功加以阻止,年轻人指责老人,南方人指责北方人,富人指责穷人,平民指责官员。这种现象从深层次反映了
A.英国文化中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持续冲突B.欧盟成员国的矛盾导致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受挫
C.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体制遭遇时代严重挑战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益冲突导致社会的深度撕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力从整体上说相对衰落,但其衰落过程是曲线而非直线。俄罗斯潜力巨大,从长远看,俄罗斯将逐步恢复元气,重新成为世界大国、强国。以法德为核心的欧盟将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巨大力量,终将摆脱美国控制,而成为独立的一极。日本在实现政治、经济转型后,仍可取得新发展,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是很有可能的。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政治影响力大,将成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

——陈启懋《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大转换》

材料三   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国作出了哪些努力?
2021-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冷战时期,第三世界是美苏争夺的对象,在美苏争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利用超级大国的争夺,谋求更多的各种援助,借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两极格局瓦解后,第三世界失去了中间地带作用,在大国间的回旋余地大大缩小了。这表明
A.美苏冷战局面更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B.第三世界只能依赖大国实现发展
C.国际格局的变动影响第三世界的发展D.国际关系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2021-05-07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6 . 20055月,在巴西的倡议下,第一届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至今已举办四届。据统计,这两个地区的双边贸易额由2005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30亿美元。由此可见,南美洲和阿拉伯地区
A.积极应对两极对峙格局B.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高
C.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经济区域合作趋势加强
2021-05-05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进行课题探究,以下是他们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信息:

依据该研究小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实充分。
2021-05-05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8 . 《全球不平等∶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新手段》中写道∶"以收入为标准,研究了从1988至2008年的赢家和输家。大赢家中既有全球最顶尖的那1%高豪,也包括在新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而大输家——那些得到很少甚至一无所获的人,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状况的唯一原因,但无疑是原因之一。"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B.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2021-05-05更新 | 1826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是潘多拉的盒子。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

——摘编自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阅读材料,围绕“经济全球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0 .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C.经济一体化D.知识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