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


体系。

——摘编自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紧锣密鼓地建设统一大市场,日本产品畅销全球,这些都向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1988年1月,《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署,1990年美国对加拿大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8%。墨西哥虽然仅仅是个发展中国家,但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场所之一。1992年12月17日,美加墨三国缔结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摘编自朱颖《美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

材料三: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协定的签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023-03-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

——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1:英国宣传马歇尔计划的海报。一位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 STANDARD OF LIFE”(更美好的生活)。

2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登的“美国最新战车”


材料三   新兴力量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图1和图2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趋势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021-05-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到G20的变化反映了(     
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频发B.多极化形势下呼唤全球治理
C.国际性贸易的均衡发展D.全球化背景下欧盟仍是主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逐步建立了两条贸易航线,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东非,再穿越印度洋到果阿和马六甲,进而向东至香料群岛,向东北至澳门和日本;另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然后向南向西航行至南美洲的巴西。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建立。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材料二   15世纪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如表所示)。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见,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世界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时期萌芽时期(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第二时期形成、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浪潮(从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从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时期 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第三次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
技术革命)

——摘编自翟思成《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审视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葡萄牙海上贸易网络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的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力,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转移经济权力,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力。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主权转移B.全球化之下大国由对抗转为合作
C.各国的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一致D.国际组织日益侵夺民族国家主权
2022-05-27更新 | 371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联合国安理会20122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有什么启示?
2022-08-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元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1989,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材料四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所述“转折”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革命”中,英、法两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及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威尔逊总统自我陶醉的背景。材料三中“新旧交替”的世界格局变化指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2021-07-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在分析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危机时,将其概括为“小国原罪”,即这些国家因为不具备国际货币金融优势地位在经济发展中必然以出口为导向,为此必须稳定本币与国际货币的汇率,以保持出口稳定增长。这一分析意在强调
A.后发国家缺乏货币金融实力B.国际金融货币秩序的不健全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缺失D.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9 . 太平洋地区贸易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列强对这一地区贸易的争夺深刻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才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马尼拉一中国贸易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浑西部跨洋贸易航线联结起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等

材料二   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世界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并建立太平洋舰队以保护商船。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20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背景,指出这一战略的实质。
10 . 自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宣布,英国就开启了“指责模式”,有的民众指责政府盲目发起公投,政府则指责反对党玩弄政治把戏而未能成功加以阻止,年轻人指责老人,南方人指责北方人,富人指责穷人,平民指责官员。这种现象从深层次反映了
A.英国文化中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持续冲突B.欧盟成员国的矛盾导致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受挫
C.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体制遭遇时代严重挑战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益冲突导致社会的深度撕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