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2016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事件交替登场,中美貿易争端,美欧贸易争端,让全球经济陷入动荡之中。在西方,一股逆全球化的流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被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称为“病态(NewAbnormal)”的现实世界,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张韦恺镝、刘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面对国际社会不断兴起的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呼声,我们要努力推进建设新型全球化。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指出的:“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カ、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当今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寒流”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为推进新型全球化提出的“中国方案”的主要内涵。
2023-09-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另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摘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 50—60年代美苏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的原因。
2023-07-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拉大,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国内不平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的产生与蔓延揭示出发达国家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国内利益冲突和社会分裂,包括: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脆弱群体、平民与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的社会阶层对立;金融资本、大型跨国公司、科技先锋与产业工人、农民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冲突多元文化社会与反移民、种族与宗教歧视的意识形态矛盾。全球化进程正在经历重大挫折与挑战。

—摘编自盛斌《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

材料二   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而发展成为政党行为、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民粹主义思潮兴起。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社会,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材料三   世贸组织在2019年10月份发布的《2019年全球贸易报告》中显示,世贸组织经济学家大幅下调2019年和2020年的贸易增长预测,而从机构体系来看,特朗普多次扬言退出WTO,一方面企图公开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及约束税率,另一方面,阻挠新法官候选人的甄选程序,导致WTO争端解决上诉机制濒临瘫痪,使得二战以来建立起来的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管理机构体系面临很大的威胁,逆全球化也使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新兴国家遭遇重挫,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使得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摘编自佟家栋《自逆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开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逆全球化”出现的根源并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逆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2023-04-08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国关问题

材料:自由贸易下的互利原则是WTO的重要规则,对于参与国而言,在规则面前国与国之间的地位是相等的,而公平贸易背景下贸易结果却不一定是公平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际贸易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发生位移,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发起贸易保护的手段创新,其间充斥着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绿色环保和国际利益往往成为发达国家实施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借口,以此保证其既得利益。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必然会随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陈睿洁《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与利益失衡》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WTO规则下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挑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2022-07-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B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写道:“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D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的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   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有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摘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在世界领地已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输出数额及运营空前增长等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终于形成。

——摘编自郭吴新《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材料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把世界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必然使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了保障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地调解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于是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主要观点及举措。
8 .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提出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打造新“西方”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欧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最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一体化的主要进程,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产生的积极影响。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判并阐述你的理由;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崛起,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西欧的一些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以防止走下坡路,沦为美国附庸。此外,西欧在美苏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十分担心苏联的扩张,希望各国联合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2006年9月,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的强硬立场不同,欧盟主张继续同伊朗进行严肃对话,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020-05-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