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一些勇敢的欧洲航海家克服种种困难,开辟了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改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材料二   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勇敢的欧洲航海家”,并分析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2024-05-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胜利”“灾难”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重大事件影响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内容所体现的世界发展趋势。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一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3-06-26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示意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变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俾斯麦担任宰相期间,德意志帝国实行均势外交,缔结了以下主要条约(见表)。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将俾斯麦解职,并拒签再保险条约,德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时间名称参加国内容简介
1873年三皇同盟条约德、俄、奥如果遇到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三国应该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
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德、奥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的进攻,他方应以全部兵力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一方遭到第三国(指法国)进攻,他方应采取善意的中立。
1887年地中海协定英、奥、意在俾斯麦的推动下,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和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及小亚细亚的宗主权,共同抵制俄国影响在土耳其的增长。
1887年再保险条约(相对于德奥同盟条约)德、俄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法国和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占优势的合法性。

     ——摘编自姜爰晟《卑斯麦外交模式及其启示》

材料二   德国要成为世界政治大国!这句话本身就足以引起欧洲和世界的震动。亨利·基辛格博士有句名言:“至少300年来,德国的地位问题一直是欧洲稳定的关键所在”。自从1871年俾斯麦通过铁血政策统一德国后,德国就没让欧洲和世界歇心过。这个能量特别巨大的民族,表面严肃但内心却蕴藏着炙热的欲望岩浆,他们不甘平庸的行为,希望“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杰出”,结果却是“要么像圣人,要么像魔鬼”。

     ——摘编自孙恪勤《德国,走向政治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均势外交的特点,并指出1890年后德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并简要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民族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全球村”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处于不同国家和社会群体对其追求和反抗、利用和逃避之间,还很难对冷战后的世界的变迁发挥统一的或强有力的制衡作用。在我们看到跨国公司正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看到欧盟构筑“超国家”共同体时,我们还看到了冷战后新一轮的民族主义浪潮。全球村的梦想似乎并不遥远,但也难以实现。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全球村的理想与现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的海外贸易是建立在国内制造业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张大概对于国内产业环境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早在18世纪最后25年的辉煌创新之前,英国制造商在技术上已经领先于法国人……正是这些技术创新使英国工业不仅在规模上绝对大于法国,而且较之法国的工业部门效率更高。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近十多年来,MADE IN CHINA遍及世界,很多人把世界工厂的挂冠送给了中国。但我们的制造业承接了大量西方转移的产业,并不是在原创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MADE IN CHINA也成了廉价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让国人难以接受。

——《中国与世界工厂说再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后期英国制造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MADEINCHINA能够遍及世界的主要原因,并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努力方向。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欧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以建立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孙颖、黄光耀《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何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根据怀特计划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两大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趋势?中国应该怎样应对这种趋势?
2022-08-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