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朝鲜撤出。

材料三   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虽然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战争时起时伏。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200万。近年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材料四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国家大肆鼓吹“新干涉主义”,妄图建立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

材料五   从政治角度说,我可以明确地肯定地讲一个观点,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再从经济角度来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的分裂状况有何共同特点?概括指出造成两者分裂状况的最重要原因 ;
(2)材料二中投票表决结果的高度一致反映了什么问题?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是怎样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4)材料五中邓小平就当今世界局势着重阐述了哪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之间有何关系?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才争取到关税自主权。在长达8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物价上涨,这一税率曾经经过几度修订,但平均税率从未真正达到过5%的水平。即使是标榜自由贸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进口税率往往也比中国高得多。例如1859年英法签订的互惠关税协定,平均税率达到15%.……废除协定关税制度,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成为近代中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必须之举。

——摘编自江争红等<关税修订与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927—1937)》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行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还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离新技术产业发展。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关税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
材料三 在上海举行的下图所示国际会议上,成立了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报发表于几几年?这一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了什么重大变化?
(3)材料三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指的是?该组织合作模式有何特征?该组织建立有何意义?
2016-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并不断深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国际大势的最基本认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承认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局部战争就是局部动荡的最极端形态,其动因复杂,危害深重,需引起高度重

第一次海湾战争(1991年)历时只有42天,但是其所付出的战争成本却尤为巨大从军费消耗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耗费670多亿美元,其中美军耗费611亿美元,平均日耗高达近15亿美元。这一数字创下此前历次战争史上平均日耗的最高纪录。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使南经济倒退10-15年。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导致新生儿白血病和各种形病。持续的轰炸还严重恶化了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美国所发动的阿富汗战争(2001年)与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尽管从军事目的上来看,美国成功实现了两国的政权更迭,并且也在接照美国的方式对两国进行“国家重建”。但是,源于多种因素,今为止,阿富汗、伊拉克仍处于动荡之中,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稳定条件都不具备,并且还为极端势力、恐怖势力提供了温床与庇护所,使得两国成为了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潜在威胁。

——刘建飞、陈积敏《局部战争何以层出不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三大体系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东西南北问题提供了哪些中国智慧和方案。
2023-07-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1993年3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和目的。

(2)观察材料二所提供的地图,判断是哪场战争。结合历史及时政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有何特点?有何重要启示?

2018-07-0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高考命题大赛四 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第一个是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商业中心出现;第二个是唐宋后期,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第三个高潮出现在明清,两者都是延续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等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与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第三个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的历史事件,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问题,并简明指出中国的应对举措。
2023-02-10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