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更多承担起了推广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合作)的使命。很多专家认为,在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持续萧条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推动金砖机制、提供“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加强内外合作,释放增长潜力,助推地区经济。材料认为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
A.增加全球发展动力B.促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C.缓和世界经济矛盾D.实现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目标
2021-11-01更新 | 628次组卷 | 1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局势趋于缓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国为了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构筑有利于自己的地位,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最为明显的是各大国建立起的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19964月,《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10月,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另外,美俄、日俄、美欧、日欧,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各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各国都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上。

——摘自郭新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状态·问题·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国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意义。
2021-01-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冷战时期,那里相对平静,而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却冲突四起,甚至爆发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这除了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当今时代的特殊背景。苏东剧变后俄罗斯急剧衰落,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这与原共产党掌权的地区大国——南联盟必然产生尖锐矛盾。南联盟解体后,在政局剧变和紧接着的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从而导致了独立浪潮此起彼伏和武装冲突频频发生。在东南欧,欧盟担心的是巴尔干的纷争将威胁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美国考虑更多的则是它在整个欧洲的存在和主导地位。按欧洲的一般标准来看,东南欧国家基本上属于贫困国家,八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据世界银行调查,1998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三国将近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东南欧国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这就使得那些擅长利用民族情绪的“精英们”能够左右局势,激化矛盾,并导致残酷的战争。

——摘编自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冷战后地区冲突的起源与地区稳定机制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缘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冲突四起的特殊时代背景。
2021-04-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全球性的国际和平会议都是在欧洲召开的1950年3月15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有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世界和平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宣言》上签字1955年6月,有大批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参加的反战世界大会在赫尔辛基举行,有90个国家的近2000名代表参加会议成立了三个一般委员会:即裁减军备和原子武器问题委员会军事集团和安全委员会民族主权和和平问题委员会大会决定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一天作为反对原子武器的斗争日从此,世界和平运动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步骤的发展道路

——摘编《论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意义。
2020-05-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实验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个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而中国将现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愿景。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

——摘自蔡亮《试分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0-05-01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的残酷性造成的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和纳粹法西斯对人权的肆无忌惮的践踏,震惊了世界。除了在《联合国宪章》中笼统地体现了人权保护的精神外,1948年12月,联合国第三次大会通过了具有相当进步性的《普遍人权宣言》,该宣言在代表们看来是二战经历的产物。一个起草宣言的关键人物黎巴嫩代表马利克认为,“它是由对残暴的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的反对而激发的”;印度代表迈农认为宣言的诞生源于“重申在战争中被违反的人权的需要”;丹麦代表称,他们是为了“避免新战争的恐怖”;智利代表称,从二战的毁灭带来的废墟中,人类再次点燃了文明、自由和法律的不朽火焰。总之,几乎所有的代表都认为人权宣言起草的冲动来自二战的毁灭性经历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发展模式转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遍人权宣言》起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遍人权宣言》的历史影响。
2020-06-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统一模拟考试(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2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六市(南阳市、信阳市等)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这些组织建立的主要背景是
A.区域性经济组织成效显著
B.金砖国家崛起激励了发展中国家
C.全球化开始波及第三世界
D.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经济旧秩序
9 .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涉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1999年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联盟轰炸。“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结束。北约19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费,总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其中美国约730架飞机、24艘舰艇,北约其他国家约325架)。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所反映的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及其背景。
(2)评价科索沃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2019-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

——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