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1965年以前,对于遥远的亚洲国家发生的战争,只有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关注。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学生的反战了。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爆发了有名的“言论自由运动”。在“言论自由运动”高潮的时候,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当约翰逊对北越开始一系列轰炸时,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发起罢课运动,深入讨论越战。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学生认为。如果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那么支持这场战争的政策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朱美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90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为恢复科威特合法政权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即海湾战争,是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下作战方式的一场根本转变。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最终目标为导致敌方作战系统功能完全失调直至瘫痪。因此,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人员伤亡数量巨大,毁灭性和残酷性也大幅度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

—据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2018-07-0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B.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2017-11-24更新 | 131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结论
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

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2000人。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8年9月17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规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居民在一个5年过渡期内实行“自治”,在那里将建立自治机构来取代以色列的军事统治机构,以色列取消设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军事机构。此外,将建立一支警察部队,其中可以有约旦人参加。以、约部队将参加联合巡逻。不得迟于过渡期开始后的第三年,埃、以、约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居民选出的代表将以联合国安理会22号决议为基础举行谈判,以确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最后地位。在过渡期结束以前,以、约将缔结和约。
《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规定:埃、以将举行谈判,其目标是在这项纲要签字后的3个月内缔结和约。和约的各项条款将在条约签订后的2至3年之间执行。埃及在西奈半岛行使充分主权。以色列军队分两阶段撤退。以色列在阿里什、拉法、纳克卜角和沙姆沙伊赫附近留下的机场归埃及,作为民用。以色列船只可以在苏伊士湾、苏伊士运河、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自由通航。协议还规定了联合国部队驻扎的地方等。
作为旁证在条约上签名的卡特说,这证明“和平已经到来”,“我们终于迈出了和平的第一步,这是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的第一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维营协议”签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维营协议”产生的影响。
7 . 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这些评论员认识变化的背景是
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两极格局瓦解使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
C.联合国作用的增强
D.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新的不稳定性因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多极化进程使主要力量彼此制衡,世界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世界多极化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区域间合作逐步向前推进,国际形势朝着持续稳定地方向发展。随着和平因素的不断增长,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和平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环境,没有和平的发展环境,现今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成果都将付之东流,全世界国家都处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之中,都不能脱离外部环境独自发展;要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实现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只有持续坚持多边主义的发展格局。

                                           ——摘编自张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认识。
9 .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但忽视了环境问题,致使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爆发了危及公共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包括汞中毒事件、镉中毒事件和氧化硫吸入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民众运动,在大众媒体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转变经济发展思路,这一转变成为日本社会、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分水岭,从而环境问题成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措施,公共健康和城市生活质量在短期内得到极大的改善。日本能够有效的应对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共健康灾难,主要得益于政治平等和言论自由。教育政策变化特别重视技术教育,对日本环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日本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个人和企业都非常注意尽量避免被公众批评有反社会行为,尤其是来自社区的这类职责。……在环境方面,国家和地方的关系遵从传统的关系,委托地方政府切实执行污染控制,建立当地的标签和区域污染的控制方案。
——《环境发展和战略转型》
(3)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是如何有效应对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共健康灾难的?
材料三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4)材料三中《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什么观念?并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2016-11-18更新 | 9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综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主题说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前后由中国共产党概括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具体表现为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判断:一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可以争取和平;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两者相互促进。在中国综合国力跃升世界前列的情况下,和平发展观把中国视为世界和平的力量,强调中国不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发展。伙伴战略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下中国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外交大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俄罗斯、法国、美国、欧盟等各大政治力量确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目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大国政治内容。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和谐世界理念提升为国家战略,向世界宣布中国主张构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2024-06-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