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

比例(%)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

比例(%)

苏联

720

13.8

叙利亚

670

9.4

法国

420

8.1

阿富汗

270

3.8

波兰

270

5.2

南苏丹

230

3.2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数据进行整理

材料二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1—2016年)

年份

主题

年份

主题

2001

尊重

2009

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02

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10

家园

2003

难民青年

2011一个流浪家庭已经算太多和一个被剥夺希望的难民已经算太多
2004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12

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05

勇气

2013

用一分钟的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06

希望

2014

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07

(联合国难民署没有指定的主题)

2015

倾听难民的故事,如同你我一样

2008

保护

2016

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慈悲福音的答复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个时期难民问题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难民署为解决难民问题提出的倡议并简要说明“世界难民日”主题设置的目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期间,联合国总共只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距国际局势的要求和广大会员国的期望都相差很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外部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在安理会各项表决中的一致投票率超过了95%,两国动辄使用否决权相互对抗的情况开始成为历史。全球各地受美苏操纵或支持的热点冲突纷纷降温,联合国继而担负起和平解决多年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且得到了多数会员国的认可和支持。1988年—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和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职能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纳米比亚和柬埔寨,联合国直接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并为完成这一任务接管了过渡时的部分行政权力。在马其顿,出现了第一支联合国进行设防性部署的维和部队,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预防冲突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变化的原因。
2022-05-19更新 | 162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末日钟”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12时整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世界末日钟”已经历了几十次调整。下表是其中五次调整。

调整年份原因剩余时间据上次调整时间
1947设立末日钟7分钟
1949苏联试验原子弹3分钟拨前4分钟
1963美国及苏联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核试验暴露于空气中12分钟拨后5分钟
1980美苏谈判无进展、民粹主义战争及恐怖主义活动增加7分钟拨前2分钟
1990柏林墙倒下,东欧剧变,冷战近尾声10分钟拨后4分钟

——摘编自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末日钟”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末日钟”的设立。
2021-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皖豫联盟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2019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全球慈善组织乐施会说:2018年,世界排名前26位的富商所拥有的财富是世界最底层一半人口的财富总量。


(1)人类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联合国难民署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导致全球难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冲突、战争或迫害等,截至2018年底,全球因这些原因逃难他国的难民人数约为2590超过半数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叙利亚有670万难民,阿富汗有270万,南苏丹有230万,缅甸有110万,索马里有90万。

材料四   


材料五   当今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类陆地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世界进入一个全面争夺瓜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


(2)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哪些因素影响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兴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


据材料,概括指出国际形势的特点。
2020-04-13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必修2019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测试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经受着挑战与考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期待着国际法效力的加强、联合国权威的提高。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国际法解决战争问题的措施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规推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1965年以前,对于遥远的亚洲国家发生的战争,只有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关注。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学生的反战了。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爆发了有名的“言论自由运动”。在“言论自由运动”高潮的时候,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当约翰逊对北越开始一系列轰炸时,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发起罢课运动,深入讨论越战。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学生认为。如果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那么支持这场战争的政策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朱美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尔维纳斯群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利用这里天然海港作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过德国舰艇。战后马岛还是进行南极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哨战和物资中转站。70年代在马岛大陆架和海底探测到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锰矿资源后,其重要性尤为引人注目。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是英阿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并时常发生冲突。1982年3月,双方关系再度紧张,4月2日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马岛上的英国驻军,3天内,英国发动了自二战以来的最大军事行动。马岛战争是以海军为主、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战争。战争期间双方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各类战术导弹、制导鱼雷和激光制导炸弹,在战场上取得惊人的效果,因此全世界军界人士称此战为“导弹时代的首次战斗”。由于制导武器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攻击的整个过程,都由精确的制导系统控制,使攻击距离、命中精度和破坏威力远远超过传统火炮,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大大增加。战争中双方积极运用空中力量,用于控制战区、对海对陆攻击、侦察、兵力投送和后勤补给等,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经过40多天激烈的海陆空战斗,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

——摘编自保罗·布鲁尔《聚焦战争》


(1)根据材料分析指出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之战的特点,谈谈你的启示
9 .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1)20世纪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大事件是什么?这给人类留下了什么共同启示?
(2)第一次重大事件发生后,为实现和平,人们做了哪些重大努力?
(3)我们应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
10 . 在诗歌中感悟历史,在黑暗中寻求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昨夜,硝烟迷了我们的眼,今夜,点亮一支明烛,为世人照亮阴霾的天空;昨夜,百亿双眼睛在“和平”里千转,今夜,和平的鸽子归去来兮。

——和平之吻


材料二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生命之火熄灭的人/血肉之躯埋入黄土的人,/悲痛的泪水无法将他唤醒,/也无法使他重获生命。/无论什么人,/无论是胜利的欢乐,/还是光荣的赞歌,/都不能使他从黑暗的深渊中/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引吭高唱和平之歌/这是我们最应当作的事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战争之后的心情?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2)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人们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3)给材料二的诗加上标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