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人评论我国古代某一著作:“盖合时令、农圃、水利、荒政数大端,条而贯之,汇归于一。虽采自诸书,而较诸书各举一偏者,特为完备。”这部百科全书式图书不仅在屯垦、救荒、水利、栽培、蚕桑、农器等多方面继承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农本思想。这一著作是(     
A.《齐民要术》B.王祯《农书》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2024-0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思邈《千金方》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沈括《梦溪笔谈》   ④徐光启《农政全书》
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②④①
3 . 翻译与西学传播。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徐光启,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自利氏东来。得其天文、数学之传者,光启为最深。帝从光启言,诏西洋人龙华民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于是,《崇祯历书》得以修成。1631年,徐光启在上呈崇祯皇帝的奏折《历书总目表》中陈言:“臣等愚心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整理自《明史·徐光启传》等

材料二   道光癸卯因公驻厦门,晤米利坚人雅裨理,西国多闻之士也,能作闽语,携有地图册子,绘刻极细,苦不识其字,因钩摹十余幅,就雅裨理询译之,粗知各国之名……。明年再至厦门……觅得泰西人汉字杂书数种……每晤泰西人,辄被册子考证之,采诸书之可信者,衍之为篇,久之积成卷帐。每得一书,或有新闻,辄窜改增补,稿凡数十易。……同人索观者多怂恿付梓,乃名之曰“瀛寰志略”。

——摘自徐继畬《瀛寰志略》自序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文献翻译,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①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与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合作翻译的科学翻译活动;

②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倡导的科学翻译活动;

③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前后(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出现的科学的社会运动。

——摘自赵冬《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徐光启认为中国历法可“超胜”西法的路径。结合所学,概述明朝后期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的主要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徐继畬《瀛寰志略》一书的主要资料来源。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围绕西学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一个时期,以“科学翻译与中国的本土化实践——以____时期为例”为题,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由于精通汉语,用中文翻译了许多作品。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方向。《天主实义》是他第一部根据自然理性、以儒释耶的中文神学著作,采用对话体裁,利用儒学语言和概念阐述天主教义,深得中国士大夫的赞许。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收入了《天主实义》。由此可知利玛窦(       
A.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传教B.消弭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借中国思想推动文艺复兴D.突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
2024-01-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草部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谷部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菜部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果部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A.《肘后备急方》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本草纲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徐光启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人不当学......此书为用至......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此书”是指(       
A.《农政全书》B.《几何原本》C.《徐霞客游记》D.《天工开物》
7 . 16〜18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的意大利姓名是玛泰奥利奇(Matt Ricci),为了带上中国姓名的韵 味,他自称姓“利”名“玛窦,••••••在服饰方面,利玛窦••••••改服儒士长衫,以优游于士大夫 群中••••••洞悉中国内情的利玛窦深知,要使被中国人视作“旁门左道”的天主教真正植根于 中国土地,最要紧的是和学术阶层相联络••••••有必要以学术为媒,借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 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669 年康熙帝命传教士南怀仁主持钦天监
1678 年康熙帝致信教廷,要求派遣具备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知识的传教士来华
1704 年教皇克莱孟十一世禁止中国基督徒祀孔、祭祖
1707 年康熙帝下令驱逐传教士多罗等人
1717 年康熙帝下令礼部禁止天主教在华的传播
1724 年雍正帝诏令全国驱逐西方传教士,勒令教徒弃教
1784 年乾隆帝下令发动对教士、教民的全国性大搜捕
1805 年嘉庆十年大教案,严禁传教士由澳门潜入传教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伏尔泰在中国发现了 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伟大,已经不在器物,也不仅 在制度,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它具有新的精神和新的文明,成为他致力于改造法国社会的 政治理想,成为他激励赞赏和追捧的一个文化榜样。伏尔泰对中国的热情,对孔子的赞颂, 不仅是他个人的喜好,而且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文化风尚。在许多启蒙思想家眼中,孔子是他 们的理想和典范。

——摘编自武斌《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易名改服、积极引介西学入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举出两例明 末清初“西学东渐”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对传教士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当时清政府态度变化的 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从器物、制度、思想三个角度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试析伏尔泰“赞颂和追捧”中华文化的原因
2023-03-25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在奉教人士和开明大儒的积极倡导下,积极引进的西方先进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打开了中国一部分先进人士的眼界。著作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农政全书》B.《永乐大典》C.《本草纲目》D.《几何原本》
2023-02-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天工开物》对某一技术制作流程的图例,分别“斩竹漂塘”“荡料入帘”。这一技术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制造D.制作指南针
2023-02-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朝顺治帝对传教士汤若望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因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说明了当时(     
A.西方科技得到一定的传播B.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C.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