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根据以下图示,对下图所反映的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C.该制度在唐朝建立
D.该制度保证了皇权独尊
2018-10-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中朝和外朝是如何组成的?这一制度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三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材料五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主要思想主张是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
(4)据材料五,分别说明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5)有人说秦朝的速亡“在政不在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2020-1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行政中心逐渐北移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
2020-09-03更新 | 716次组卷 | 3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结合示意图,说明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

(2)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3)自秦至清,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