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御批,大都亲躬力行,十分详细具体,而且数量众多。至嘉庆以后,《南屋述闻》记载:“若寻常安折之批‘朕安’等字者,章京蘸殊敬书,以代御笔。”皇帝“批文件”,除了重要的军国大事外,都是批“览”“知道了”“该部知道”之类的话。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清朝(     
A.中枢机构日益完善B.君主权力日益弱化
C.封建制度基本成熟D.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2024-03-24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唐太宗提倡三省制度不但要对臣僚的权力起到互相监督制约的作用,而且也要对皇帝的欲念意志起到约束监督的作用。通过完善三省制度,唐太宗自觉地发挥官僚机构的集体作用。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目的是(     
A.开启了早期政治民主启蒙的先河B.减少了国事决策的重大失误
C.解决了君主集权为所欲为的流弊D.使专制政体能得到有力保障
2024-03-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后期,许多地方已经能生产出外形独特的青铜器,但器用限定制度仍在全域内实行。这种限定制度的实行并没有出现一个中心驱动力,只是一种自发的过程。这主要说明(     
A.宗法与礼乐制度的逐渐崩溃B.周王室对诸侯对的控制力弱化
C.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明显变化D.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逐渐形成
2024-03-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2022年,河北考古人员在张家洼遗址发现西周初年四套车马器随葬的大墓,表明周人有意把势力扩展至燕南地区,将商王朝形成的北部疆域向北扩展。这一发现可说明,周代(       
A.建立了完善的宗法分封体制B.拓展了中原文明的发展空间
C.改变了商朝的地方治理模式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唐一般在宫城的东边营建太子宫,建制、器用仿照皇宫,但是规模要小,称为“东宫”。南宋时期,宋高宗没有修建东宫;宋孝宗时,明确“今后东宫不此须创建”,太子随皇帝居住在皇宫里面。这主要是因为(     

A.国家财政的困难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业集镇的扩张D.专制皇权的强化
6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     
A.规范官员选拔B.学习明朝制度C.维护君主专制D.加强官员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周文物豆闭簋铭文,记载了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的事迹。这段铭文可以说明周天子(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干预诸侯内政C.打破了宗法制度D.废除了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时期,王室重臣召公劝谏周厉王“历民之口,甚于防川”。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也劝谏晋倬公说,上天为民立君,为君设立辅佐,“勿使过度(过分)”。 这反映了(     
A.社会舆论决定君王行为B.君权受到了相权有效限制
C.民贵君轻观念成为共识D.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9 . 南北朝时期,出现“中书监、令不愿或不能承担起草诏令的大量事务,就很自然地由地位低的中书舍人来操办,机要实权逐步由监、令转移到舍人手中。”这一现象(     
A.提高了官员素养B.导致了士族衰落C.扩大了阶层流动D.有利于君主专制
10 . 西汉诸侯国“相”的秩级统计
时期秩级(官员职位等级与俸禄待遇)
高祖时期天子之相与诸侯之相都可称“相国”
惠帝时期只有天子之相可称“相国”,诸侯之相只能称“丞相”
景帝时期诸侯之相下降到九卿之列,秩中二千石(比两千石高)
武帝及以后诸侯之相逐步与郡守同秩,降为二千石,位在郡守之后
表中诸侯国“相”的秩级变化反映出当时(       
A.丞相制度渐趋消亡B.行政层级愈发细密C.察举制度得到完善D.大一统国家逐步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