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英国兰卡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367-1413)在召开的9次议会中,所提出的8次征税要求都获得了议会的允准。虽然在1406年的“长期议会”上出现了争执,但国王以拖延会议会期的方法,最终迫使议会同意征税。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呈下降趋势B.国王拥有较大的权力
C.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D.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2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期,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否则,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且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说明(     
A.民众的参政意识逐步增强B.违背英国革命发展的趋势
C.君主制得以保留的必要性D.王权与议会间矛盾尖锐化
3 . 有学者对辉格史学中反复强调的“《权利法案》是对“‘古老自由和权利’的重申”“王冠上的花朵未动分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认为《权利法案》虽对“旧法律”中国王即位之初的征税权不得超越议会授权范围加以重申,但同时也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该学者意在强调,《权利法案》(     
A.折射出历史传统对政治的影响B.形成了对王权的制约机制
C.促使政治权力呈现民主化趋势D.渗透着浓厚的革命性色彩
2023-06-12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1820年,部分英国出口商公开对议会施压,要求保障商人的自由贸易权,但最终没有获得议会通过;1840年,英国议会在讨论是否发动鸦片战争来维护对华自由贸易权时,议会最终决定支持鸦片商保护自由贸易权的主张。这一不同主要源于(     
A.鸦片是英国主要出口品B.工业革命壮大了英国的实力
C.重商主义思想渐趋流行D.议会改革后英国的政治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其后逐步形成“王在法下”的传统,但《大宪章》的权威是有限的。1267年,议会通过《马尔伯勒法令》,规定《大宪章》的所有条款,无论涉及国王还是其他人,均应得到遵守。这一变化说明(     
A.大宪章的法律地位已得到加强B.解决了王国的内外矛盾
C.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开始形成D.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罗马共和国初期,贵族氏族共有61个,到公元前4世纪仅剩下24个。公元前5世纪,罗马贵族和平民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10,而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贵族与平民人口的比例约为1:20,贵族人口大约减少了一半。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制度的建立B.法律体系的完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023-12-05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平民会议的决议逐渐取得了与法律同等的效力。但到公元前后,国家立法的主体从平民转移到上层贵族手中,元老院的决议逐渐取代平民会议的决议而取得了法律效力。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罗马(     
A.国家政体的转变B.商品经济的发展C.法律形式的变化D.立法机构的调整
8 . 公元前451年,雅典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后来因与斯巴达作战,又规定对任何愿意在海军中服役的人,雅典都授予他们公民身份,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奴隶。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雅典(     
A.废除公民身份的限制B.公民的参政范围扩大
C.民主政治有所扩展D.各阶层间的矛盾缓和
2023-10-26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2023-06-10更新 | 6883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创新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建立内阁之初,阁臣品秩甚低,职务不重,权位远不如尚书,仅备皇帝顾问咨询而已。到仁宣时期,阁臣的品秩与地位不断获得提高,其参政权力亦不断增大;由于实现了“内阁票拟”,因而体现内阁权力的手段便得到完善和稳固。此时的阁权已重于部权。史载:“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荣,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少师、少保、少傅),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自是内阁权日重”

——摘编自单长桂《明代内阁首辅制度研究》

材料二   内阁本是一个君主御用处理政务的机构,君主作为内阁会议的召集者和主持人从而实现对内阁牢牢控制。但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种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君主对内阁控制力开始减弱。……根据英国的宪政惯例,“国王不可能犯错误”,也不会承担责任,这样一来,一旦内阁决策出现失误,责任的追究必然落到内阁大臣身上,这就造成“王权的每一次行使皆由某位大臣为之负责”。内阁大臣负责任的思想此时开始萌芽,议会下院要求内阁大臣承担责任的呼声不断高涨。内阁大臣的责任制思想逐渐传播,开始影响到一些内阁大臣的行为,如1701年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因威廉拒绝其解散议会的提议而辞职。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内阁职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内阁制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此特点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政治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