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穷人和平民普遍比富人和贵族享有更多的权利是公正的,因为正是这些配备在战舰上的平民,才使得城邦获取了力量;舵手、桡手长、下层桡手长、嘹望者和造船匠——这些人,比之重装步兵和显贵阶层,给城邦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平民大众中则尽是些无知之人,他们不守规矩、不讲道德;贫困致使他们做一些可耻之事,缺钱致使一些人未能接受教育,处于无知状态

在训练戏剧合唱队、管理竞技比赛和配备三列桨战舰的过程中,……富人担任舰船指挥官,或者主持竞技比赛,而平民通过在舰上服役或参与竞技而受益。至少在平民看来,自己理应从唱歌、竞赛、跳舞以及海上服役中获得薪酬。……同样,在法庭上,他们所关心的是一己之利,而不是伸张正义。

有人感到不解的是雅典人处处给予穷人和平民比贵族以更多的关照,这一点也不足为怪,它恰恰是他们保持民主制的要旨所在。

——摘编自伪色诺芬《雅典政制》

材料二   《雅典政制》一文的原作者已难以稽考,其自古即被归于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约公元前430一公元前354年)名下。但19世纪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不是色诺芬所作,故后世称其作者为伪色诺芬。学界大体都认为其成文于公元前5世纪4020年代,流传于民间(很可能出自于一些贵族人士之手)。

——摘编自徐松岩、赵青青《伪色诺芬〈雅典政制〉史料价值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平民与雅典政制的关系,并简析伪色诺芬《雅典政制》的创作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角度,谈谈你对伪色诺芬《雅典政制》的认识。
2023-1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省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9岁时,我依靠自己的资金,组建了一支军队,通过它解放了共和国……人们推选我为执政官以及联邦的三巨头之一。

2.我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动了很多次的海上和陆上的战争……取得胜利时,我教免了所有祈求饶怒者……大约500000罗马公民在军事上效忠于我。

……

19.我建造了元老院以及……阿波罗神庙。

……

23.我把近30000名逃离自己主人并以武力对抗国家的奴隶交给他们的主人接受惩罚。

28.我在阿非利加、西西里、马其顿,在西班牙行省,在亚该亚行省、亚细亚、叙利亚、纳博讷高卢以及皮西迪亚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另外,我还在意大利建立了28个殖民地,它们在我有生之年变得强大繁荣。

——摘编自《奥古斯都神的功业》(罗马神庙有关奥古斯都·凯撒的墓志铭)

材料二

古罗马的扩张使欧洲从部落、民族分割隔绝的状态逐渐转变到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充满了战争、冲突,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伴随着整个过程。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主义征服活动。人类结束了几大洲在古代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活动空间得到迅速拓展。世界产业链分工不断扩大、完善,商业内容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不断加速,世界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大,世界市场的规则也越来越多。

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企图以绝对的强力,而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地将灾难加诸对手,都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1)指出材料一在探究古罗马发展史上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交流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据史料记载,希腊海军的成员主要来自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农,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瞭望员、桨手,在雅典海军大败波斯舰队的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几个等级,客观上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由此可见,海军的出现(     
A.得益于城邦经济繁荣B.使雅典成为海上霸主
C.使公民参政范围扩大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2023-10-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852年德意志历史画家菲利普·福尔茨创作的画作,描绘的是古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向公民们发表演说的场景。这副画作(       

A.说明政治演说主导城邦民意B.是研究古雅典制度的一手史料
C.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D.反映出古代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2023-11-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6 . 【英国选举制的发展】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人曰变动极大,一些曾经繁荣的选邑衰落为衰败选邑,很多发展起来的大城镇因不是选邑,却不能向下院选送议员。郡的选举权标准依据的是1430年的规定:凡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持有农拥有选举权。苏格兰地区的郡居民拥有价值100英镑资产的居民才有选举权,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选民之外。改革前的英国只有不到1/3的选区有竞选活动,贵族和地方地主操控了选区。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

改革历程

改革内容

1832年议会改革

五十六个衰废城市失去单独派出议员的资格,改为归入郡区选区;新兴的工业城市席位大幅增加。在市镇中,年付十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十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五十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两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1867年议会改革

有四十六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在城镇,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选举权,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租户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

七十九个居民人数不到一万五千人的城镇选区被取消议员资格;选区人口每增加五万,则可增选议员一人。凡拥有年净收入不少于10英镑的土地或租地经营的成年男子均可登记为选民。

——摘编自伯纳德里克著《民主》


(1)根据材料一,简述光荣革命后英国选举制度的缺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2023-11-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社会中,冲突的存在都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一般而言,冲突的解决有两种基本方式,即暴力与和平。和平的方式即冲突各方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的方式制定出各方虽不完全满意,但都能忍受的方法,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即为妥协。在西方,政治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许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与传统。以往的研究多强调政治斗争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似乎妥协就等于软弱、落后甚至反动。诚然,暴力革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即使是在政治局势矛盾斗争极其复杂多变的近代中国,政治妥协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条件下,也可能是更明智和更可取的选择,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也确实进行了不少利用政治妥协的方式,化解政治矛盾和政治冲突的成功尝试。

——摘编自李春锋《浅谈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妥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选取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顺畅,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六)历史试题
8 . 亚里士多德将城邦定义为“关乎政体的公民共同体”,城邦内公民的人口数量也仅仅在某种程度上规定城邦的性质,公民总在生死去来,而唯一彻底的决定因素是政体。这表明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是导致城邦盛衰的根源B.城邦安全危机主要来自海外
C.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D.较重视维护城邦的整体利益
9 .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近代以前,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政治”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它是暴民政治的代名词;但到了近代,它逐渐摆脱了这种不光彩的色调,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西方向世界推广的核心价值之一。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及失败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不断拓展
C.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D.民主政治内涵与形式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后,梭伦宪法同时被寡头派和民主派引为同道。当时流行的“人的价值在于财富而不在于门第”的口号也表明梭伦更多是以有产者的“财间政治”取代了贵族的门阀政治。新兴的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开始在参政议政上分一杯羹,即便是下层公民也因为债务奴隶制的废除而部分免除了后顾之忧。民主肇始于梭伦是无疑的,而且即便是从近代民主的标准来看,梭伦时代的民主程度已令后人悚愧不已了。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菜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菜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20多年来,你的不渝的友谊对我一直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我力量的来源,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一点,我永远在心底怀着感激。一想到多年来这种无间断的忠诚和友爱,相互信任和感情日增,我就激动得掉泪,不能自已。”

——摘编自美国总统信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麦金莱所写信函中蕴含的信息。
2023-09-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