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种常见观点认为,英国议会产生的背景是王权衰落,而且议会的产生进一步削弱了王权。但实际上中世纪的议会并非一个独立的机构,它由国王召集,并决定召开时间、地点及议程安排,它的本质是“国王的议会”。这则材料旨在说明当时英国(     
A.封君封臣关系紧张B.王权摆脱教权控制
C.政治具有民主色彩D.国王仍是统治核心
2 . 【社会治理体制变迁】

材料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强调宏观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观念、权力结构、行为者之间的变化会影响新的制度选择。新制度则会维持初始路径不断自我强化保持均衡,直到下一个节点,呈现“均衡—断裂—均衡”的演变过程。下图为学者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绘制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图。


   

——臧雷振、潘晨雨《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轨迹、逻辑与动阻力机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请围绕“制度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中外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1世纪,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的理论。他们将社会的全体成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其职责是为人类的拯救而祈祷;第二等级是贵族,其职责是用刀剑保护其他社会成员;第三等级是普通民众,其职责是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及养活前面两个等级。这是封建社会初期政治格局的理论反映。然而,随着市民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的增长,随着领土的逐渐统一和封建国家机器的发展,财政问题日益成为封建政权存亡悠关的大事,王权对市民的依赖日趋严重。社会现实需要赋予市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定的席位。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三级会议是腓力四世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了争取法国各阶层的支持于1302 年首次召开的。会议召开时,国王的发言人首先解释了大会召开的目的,由各等级分别讨论,各自起草一份符合国王意愿的文件。一般没有大会讨论,会议一天就结束。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批准新税,对王权没有起多大的限制作用,国王往往利用第一、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分化三级会议,以到自己的目的。

——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三级会议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中世纪的三级会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君王与众卿共议国事的朝议制不仅是讨论朝廷大政的机制,还会邀请国人议政,这些皆由(原始社会)氏族会议制沿袭而来。其中,西周的“国”又称邑,指国都、城邑。王室、上层贵族居于国中,下层贵族(士)居于国郊的“乡”里,国、乡之民合称“国人”,他们是军队的主要兵源,与贵族保持一定血缘关系,其主体是士。《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有大疑”,除问于卜筮外,还须询及卿、士、庶人的意见。西周还设小司寇一职,以征询民众意见,所涉皆大政(国危、迁都、立君)。《诗经》认为国人的正论可以阻止权贵的不良行为,“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与国人议政相配合,周制还倡导君主自我批评,如武王反复检讨已过,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据《左传》可知,直到春秋时,国人参与的国事还有:(1)出君、杀君,(2)公族内乱,(3)人心向背,(4)国人安定。

——摘编自冯天瑜《周制的原始民主遗存考析》

材料二   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城邦的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对每个公民开放,包括执政官及其他所有官职都由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这对当时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是没有公民权的。即使有公民权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由于忙于生计,也无法保证按时履行其公民义务,实际上绝大部分政治领袖都出自贵族阶层。恩格斯指出,雅典是最典型的国家产生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尽管我们不能说雅典民主制度就是原始民主的简单重复和直接翻版,但原始民主对雅典城邦建立后的政治形态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摘编自李婷婷、丁文《雅典民主制的产生与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原始民主遗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和原始民主制的主要区别,并说明其成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穷人和平民普遍比富人和贵族享有更多的权利是公正的,因为正是这些配备在战舰上的平民,才使得城邦获取了力量;舵手、桡手长、下层桡手长、嘹望者和造船匠——这些人,比之重装步兵和显贵阶层,给城邦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平民大众中则尽是些无知之人,他们不守规矩、不讲道德;贫困致使他们做一些可耻之事,缺钱致使一些人未能接受教育,处于无知状态

在训练戏剧合唱队、管理竞技比赛和配备三列桨战舰的过程中,……富人担任舰船指挥官,或者主持竞技比赛,而平民通过在舰上服役或参与竞技而受益。至少在平民看来,自己理应从唱歌、竞赛、跳舞以及海上服役中获得薪酬。……同样,在法庭上,他们所关心的是一己之利,而不是伸张正义。

有人感到不解的是雅典人处处给予穷人和平民比贵族以更多的关照,这一点也不足为怪,它恰恰是他们保持民主制的要旨所在。

——摘编自伪色诺芬《雅典政制》

材料二   《雅典政制》一文的原作者已难以稽考,其自古即被归于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约公元前430一公元前354年)名下。但19世纪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不是色诺芬所作,故后世称其作者为伪色诺芬。学界大体都认为其成文于公元前5世纪4020年代,流传于民间(很可能出自于一些贵族人士之手)。

——摘编自徐松岩、赵青青《伪色诺芬〈雅典政制〉史料价值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平民与雅典政制的关系,并简析伪色诺芬《雅典政制》的创作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角度,谈谈你对伪色诺芬《雅典政制》的认识。
2023-1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省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应当如何”但并不是“实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面,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1764—1765年间热沃当地区的怪兽连环伤人事件,得到了民众的持续关注。此前与英国、普鲁士战争的失利,激化了国内矛盾。《阿维尼翁快报》每周至少刊登12篇关于怪兽事件的报道。而法国民众的意见分为了两派。受到高等教育,接受科学观念的人认为怪兽只是普通的鬣狗或是狼而已,而大字不识的普通民众却认为这肯定是怪兽或者魔鬼。教会也发布通告,指出正是民众的不虔诚才导致了怪兽出现。面对怪兽的不断袭击,热沃当的地方官和驻军,迟迟不能阻止。国王路易十五依旧声色犬马,派去抓捕怪兽的官员,在当地作威作福,对围剿行动漫不经心。法国社会上上下下都感到失望和愤怒。在对抗怪兽中,涌现出来的波特费、瓦尔莱等平民英雄,让卢梭等人的人人生而平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法国社会各阶层在同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一种“我们都是法兰西人”的共识逐渐萌芽。

——摘编自杰伊·M·史密斯《魔物的诞生》

材料二   杰伊在《魔物的诞生》中试图用新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剖析“热沃当怪兽事件”的形成与发酵,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社会意义。而所谓新文化史,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编写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取代了经济—社会史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要方向。新文化史注重大众文化取向的研究,认为文化可以决定政治和经济,大众文化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文化、注重文化的独立。

——摘编自乌云塔娜《再论新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热沃当怪兽事件”持续受到关注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结合唯物史观评价新文化史学对“热沃当怪兽事件”的解读。
2023-12-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1714年是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时期,王权的衰落,议会主权的确立,政党政府的组建,这些因素促成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并成为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间的政党政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光荣革命前君主政治、宗派政治的痕迹,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确立起来,政党所控制的议会不仅牢牢掌握着立法大权,而且政党所把持的政府也在不断侵蚀君主的行政大权,国家权力的中心逐渐从君主转移到政党。到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1714-1901年),政党主导下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兴起,这标志着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

材料二   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其中跨党派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人加入几个政党,甚至一个人担任几个政党的领袖。号称300多个政党,所标政纲冠冕堂皇,但许多政党因既乏经济背景又无群众基础,故只可谓之政团,不得以政党论也。这是民国初年政党的最大特点。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政党政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中国政党政治的特点。
2023-10-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英国选举制的发展】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人曰变动极大,一些曾经繁荣的选邑衰落为衰败选邑,很多发展起来的大城镇因不是选邑,却不能向下院选送议员。郡的选举权标准依据的是1430年的规定:凡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持有农拥有选举权。苏格兰地区的郡居民拥有价值100英镑资产的居民才有选举权,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选民之外。改革前的英国只有不到1/3的选区有竞选活动,贵族和地方地主操控了选区。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

改革历程

改革内容

1832年议会改革

五十六个衰废城市失去单独派出议员的资格,改为归入郡区选区;新兴的工业城市席位大幅增加。在市镇中,年付十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十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五十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两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1867年议会改革

有四十六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在城镇,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选举权,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租户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

七十九个居民人数不到一万五千人的城镇选区被取消议员资格;选区人口每增加五万,则可增选议员一人。凡拥有年净收入不少于10英镑的土地或租地经营的成年男子均可登记为选民。

——摘编自伯纳德里克著《民主》


(1)根据材料一,简述光荣革命后英国选举制度的缺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2023-11-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及实施概况

1834年《新济贫法》废除了由教区征集济贫税赈济穷人的“斯宾汉姆兰制度”,设立“劳动院”。设立专门机构解决地方贫民救济问题,实行教区联合,改组地方机构,通过中央政府的济贫法,官员加强地方管理
1835年《市镇自治机关法》宣布取消200多个陈旧过时的市镇自治团体,设立100多个有权选举议会的市镇。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均应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法规;裭夺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
1848年《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卫生管理机构纷纷建立。1856年,政府授权各郡组建警察队伍。允准地方机构检查食品饮料、建立公益设施、发放酒店饭馆和屠宰店营业执照
1870年《教育法》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各地选举教育局,管理和募资举办学校;一些自治市或教区联合组成学区
1888年《地方政府法》据此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了62个郡(其中52个与原来的郡区划相同,其余是重新设立和划分的新郡),61个人口在50000名以上的郡级自治市和伦敦郡。3种行政区政府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894年《地方政府法》据此在全国62个郡议会管辖的区域建立了535个市区议会、472个乡村区议会和270个人口在50000人以下的非郡级自治市议会。乡村区议会下分为若干教区
1899年《伦敦政府法》据此在1888年建立的伦敦郡区内,重新组建了28个自治市议会和一个伦敦城,取代原有的38个教区委员会和区议会。至此,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的任务完成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地方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2)提取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提炼英国地方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023-11-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