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1年11月8日,林伯渠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边区成立三年来,“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规的参议会,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级参议会”。这表明边区政府(     
A.具有工农民主专政的特色B.践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D.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三制”政权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19402月,中共发出指示;“为了力争时局好转,克服逆转危险……便要巩固与扩大各个抗日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上建设完全民选的没有任何投降反共分子参加的抗日民主政权。这种政权不是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政权,而是一切赞成民主的人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同年3月发布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明确规定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各级民意机关或政权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的构想由此应运而生。

——摘编自冯晓艳、徐光《论抗日边区“三三制”政权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为集中力量进行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和从事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党中央决定将分立的各解放区政权适当合并,建立大行政区。19461949年,中共在长江以北建立了东北、西北、华东、晋察冀、晋冀鲁豫、中原六个大的战略区,分别设有党政军领导机构。大行政区的建设,“它不单纯是一个武装斗争的问题”“具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雏形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性质”。

——摘编自黄建红《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行政区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边区“三三制”政权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建设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由此可见(     
A.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2023-10-12更新 | 45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地政权建立之后,各级政府都把改造与健全村政权、提高村政权的效能与村干部的质量作为不断完善根据地政权的重要环节,例如,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强调要掌握组织(村政权的群众基础,组织、民主制度等之健全)、掌握干部(村干部之审查、考核、训练、奖惩)及检查村政权对各种政策法令之执行情况。各根据地先后按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进行了选举,如晋冀鲁边区临时参议会议员134人,共产党员只有46人,占34.6%;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中,国民党员占3/10,而共产党员只占1/10;晋西北行署共产党员只占338%,而党外人士占66.2%。从1941年开始,大部分根据地都先后进行了机构精简,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机关从35个减少至22个,专署及政府内部机构从原来的8个减至4个,边区共裁并机关及科室计100个。通过各级参议会,对各级行政、司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选民对各级行政和司法部门负责人直接监督。

——摘编自孙树青李丽斌《论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崭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框架,确立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的法律体系和法制框架,形成了以党治国、党政统一的政治体制模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进一步肯定、确认了便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79年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1949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1954年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到1958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从制定到全面形成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推广的时期。

——摘编自何苑《试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给你带来的启示。
2023-10-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蔚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48年12月,中共华北财经委员会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在适当条件下监督资本家,使资本家为国家服务”的制度是“十分接近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出租制、加工制、定货制、合营制等”。这些设想(     
A.指导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B.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要求
C.顺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具有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2年,中共中央局成立了由工农群众组成的“轻骑队”,主要任务是“检查苏维埃机关内、企业内贪污、浪费、腐化、消极怠工等现象”。1933年至1934年,在中央机关内“贪污分子送去法庭制裁的29人,开除工作的3人”。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B.开启了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
C.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D.革命统一战线日益发展壮大
7 . 1938年春,彭真指出,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民主选举中,村民选举的多是土豪劣绅。即便对候选人阶级成分进行规定,仍然防不住这些土豪劣绅,因为他们会以各种办法收买控制新当选者。这一现象表明(     
A.统一战线仍不稳固B.国共两党的合作尚需加强
C.基层社会亟待改造D.“三三制”缺乏群众基础
2023-01-29更新 | 25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1949年7月1日,《新闻日报》(如图所示)等报均刊发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       
A.根据地政权建设初具规模B.解放区重视政治舆论宣传
C.党中央号召解放全国人民D.共和国方案受到民众欢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朝对边疆和微外通常慎用刀兵,处理与边疆“蛮夷”微外邻邦的争端时,大多是采取守势,用兵以自卫及防范性质者居多。我国南北方地缘政治长期存在差异,从秦至宋,中原王朝承受游牧势力经常南下骚扰的压力,遂把治边的重点放在北方,对南部边陲相对忽视,至元明清时期才略有变化。对于边疆“蛮夷”与微外势力,统治者主张“修文德以来之,被声教以服之”,在此基础上推行和亲、朝贡封赏与建立宗藩关系等制度,其主要体现在笼络、赏赐以及华夏文化的传播与浸润方面,向腹地以外的地区积极传播文化和影响,由此形成治边的文化软实力。中原王朝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进而施行以注重全局与长远利益为特色的远交近攻方略,施行的重点自元代起发生变化,从此前普遍施用于广义上的“蛮夷”,而改变为更重视经营边疆地区。

——摘编自方铁《论中国古代的治边方略》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晚清政府已经逐渐改变了把西方国家以及周边藩属国和少数民族看作“夷”“蛮”的传统华夷观念,传统防边治边理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守在四夷”思想在地域范围上有了改变,由主要针对边疆“边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延伸到“边外”地区。其目标已经主要不是通过各种措施防止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而是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建立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在防御态势方面,进入“中外之防”后,晚清政府改变了古代“重内虚外”、重边政轻边防的边防方针和做法,其突出表现就是清廷内部在1874年爆发的历时半年的海防、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18755月,清廷在上谕中为这次争论做了总结,一是肯定了“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二是明令左宗棠“通盘筹划,以固塞防”,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摘编自吴智刚《地缘政治危机与晚清政府边防理念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边防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10 . 1938年11月,中共将陕甘宁边区政府议会改为边区参议会,1939年1月,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参议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核心被誉为“第一个适合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完善形式”。这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具有(     
A.合法性B.全国性C.民主性D.权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