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下辖的人民监察委员会是最早的监察机构。1950年10月,政务院通过一系列法律,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相继设立监察机构。截至1953年底,包括大行政区、省、市及县在内的四级政府共组建3586个监察机构,到1957年,全国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监察体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人民开始行使监察权力B.人民政府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C.行政运行机制走向成熟D.政权建设侧重完善监察体系
2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减租运动”,在1945年冬到1946年春,各解放区基本上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一做法意在(     
A.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B.为解放战争进行充分准备
C.贯彻和平建国的方针D.指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主要人物或机构主要内容
1912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1924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宣称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1932-193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后者规定:①罢免日本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②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国民党政府的党政机构;③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④禁止抗日活动等
194311重庆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1946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根据赵佳楹《中国近代外交史》编制

材料二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我国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合法席位陆续恢复。迄今为止,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500多人次。我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解决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多边合作,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维护了我国利益。

——摘编自王巧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时期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发展。
4 . 1932年11月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赣南地区的会昌、寻乌等14个县办有列宁小学2277所。苏维埃中央教育部在1933年8月还颁发了《革命三字经》《红军三字经》《生产三字经》等作为统一的教材。这一时期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主要是为了(     
A.立农为本,学以致用B.文化救国,发展生产
C.扶助农工,唤醒民众D.提高觉悟,推进革命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发表于1943年的漫画《对照之下》。该漫画可以说明当时边区(画中文字:万余河南灾胞,过去啃树皮,卖儿女,眼泪只能向肚里流。来到边区,就有了粮食,有了土地,有了牛,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A.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未受到国民党的影响D.得到了人民群众拥护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在《我访问延安:1944年的通讯和家书》一书中写道:“此地(延安)仍然有许多地主、资本家等人物,他们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工作,并且还是在当地政权机关工作。”此记述可佐证,当时延安(     
A.放弃了与国民党斗争B.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C.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D.已经成为全国抗战运动的中心
7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明确提出共和国的性质是“工农兵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政权”,以“联合全世界被压迫的民众起来推翻世界帝国主义的统治”为目的,确定与苏联结成巩固联盟,提出“彻底的民族自决”“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独立”“和平”等外交政策。该宣言(     
A.是俄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典范B.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2024-04-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的儒家世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内向性的社会。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它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共产党执政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课题,也是毛泽东艰辛探索的课题。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2019年11月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宇《毛泽东如何探索国家治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心揣愿景,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摘编自2020年02月06日人民网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和连续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模式,至少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9 . 全面抗战时期,每至“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新华日报》皆会以不同主题的文章给予追忆、纪念。据统计,1938年至1944年发表于《新华日报》上的相关纪念文章22篇,如《前进,中国青年!》《一二九的女英雄》《终于出了校门,一二九回忆片段》《加紧我们青年的团结》等。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注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建设B.为统一战线建立做舆论准备
C.适时根据社会矛盾变化调整策略D.意在激励青年投身社会实践
10 . 2009 年,国务院公布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规定,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聘任,有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等职责。2011 年,广东发布该条例的实施细则,其中要求“参事在省内选聘,也可在港澳台地区选聘”。这些做法(     
A.推动了粤港澳的一体化B.促进了地方权力的制衡
C.提高了民主党派的地位D.反映了协商民主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