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证实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共录取北方人六十一人,故又称北榜。南北榜案以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朱元璋此举旨在(     
A.扩大统治基础B.拉动北方经济发展
C.适应经济重心南移需要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2 . 隋代开始推行以父祖封爵和资荫为入仕标准的门荫制度,唐朝进一步规定,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根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高低,叙以不同的品阶。隋唐门荫制度的推行说明(     
A.王朝统治基础得以扩大B.科举选官制度有待完善
C.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活D.门阀势力仍有相当影响
2023-07-10更新 | 535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2023-06-14更新 | 4946次组卷 | 40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4 . 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包含有行政、人事、司法、监察等多重职能,既是监察机构,同时也是行政的、司法的机构,监察职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体系(     
A.缺乏必要独立性B.依附于专制皇权
C.有多重政治身份D.事务繁杂效率低
2023-06-14更新 | 60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认为“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是人的本性。韩非子言“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则有欲甚”,故“有道之主,听言督其用,课其功,功课而赏罚生焉”。这些主张推动了(     
A.大一统的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建立B.儒学出现以礼入法思想发展趋向
C.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严管户籍D.秦朝施行上计制度保证中央财权
2023-05-31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宋代至明清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        
朝代内容
宋代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
明代“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
清代“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
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规范了各级官员行政工作D.促进了官僚机构的调整
2023-05-19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7 . 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材料可用于考证(     
A.户籍制度的严密B.行政效率的提高
C.考核制度的形成D.基层管理的加强
2023-02-08更新 | 243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唐代传奇《枕中记》中,描绘了主角卢生通过五种不同的形式走上仕途:通过科举及第登上仕途;通过到边塞建立军功扬名立万,获得显赫政治地位;通过与贵族显达联姻而走进封建统治集团;通过诗文干谒权贵得以被举荐;通过隐逸生活,以退为进,以求受征诏为朝廷所用。这折射出唐代(     
A.文学创作深受宗教观念影响B.主流文学体裁发生变化
C.读书人追求入仕的价值理念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023-02-02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始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明朝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10 . 两宋时期,政府奉行“依资序迁”的官僚选人原则,重视对人事管理、财务审计、考察磨勘等诸多事务的复核。士大夫们对于政府行政运作程序及其内容密切关注。据此可知,两宋
A.官员选拔方式趋于多样化B.政府行政运作繁琐且低效
C.士大夫深受程朱理学影响D.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
2022-06-07更新 | 1337次组卷 | 24卷引用:专题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