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也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绝对君主制的普遍建立和西欧各国民族自由的初步实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即将进入它的实质性阶段。虽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生是一种国际性的现象,但具体的试验却还是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进行研究的,而且事实上主要是在西欧的两个最先进的民族国家一英国和法国一进行的(美国发生的试验作为当时英国试验的一种发展,也非常重要)。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摘编自(荚)《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美国文官法(1883年)》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教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主要途径及英、法、美三国最终确立的政治制度,分析这些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弊端。
(3)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尝试建立公务员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在官员选投方面提出的相关思想,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自1700年颁布《吏治澄清法》起,英国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如果公务人员渎职,必受到应有的制裁。英国在改革之后颁发的枢密令规定:“考试分级并且定期举行;建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对考试进行主持管理,这样使考试制度化,另外要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等。”文官一旦应聘,只要没有严重的过错和其他意外,便可以长期任职,而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由于“通才”型公职人员比较适合管理传统的行政业务,英国的文官多从文学和古典文学的人文学科毕业生中招募,所以其中录用的科技领域专家寥寥无几。因缺乏专业型人才,公职人员受聘后往往要接受再培训,1970年英国建立文官学院,其中设立了许多培训中心,高级文官分阶段接受培训,另外,英国一些大学也设立行政学院,对文官提供相应的培训。

——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科举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一因素超越了封建时代,是其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唐前期,掌管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玄宗开元年间,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相沿不变。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有人感叹科举之设,使有才干的草民得以出人头地,没有才华的王孙大臣沉迹下僚。……我们从科举制度的录用范围、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三项要素的结合,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筛选德才兼备的权力精英体制。

英国人麦杜思在1847年间撰写的《留华札记》中,就极力主张西方国家仿行中国的“公职竞争的考试制度”,并高度赞誉。在得到当时英国驻广州的领事首肯之后,麦杜思为聘任英国驻广东的办事机构的办事员举行了竞争性考试。他主张将公平竞争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英国。

——整理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英国文官制度是如何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标志着美国现代意义上的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制度的建立,该法律规定“行政管理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须自找麻烦地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政务类官员对政党负责,事务类官员对上级服从,后者“并非服从他个人,而是服从那些非个人的制度,因此,仅仅在由制度赋予他的、有合理界限的事务管辖范围之内,有义务服从他”…“在行政体制的半科学、准司法、办事和幕僚的那个部分中,就应该做出长期任职规定。而在行政体制的较高层次上,即在那些任职官员对政策问题具有影响性的地方,特别是对那些行政首脑来说,则应该避免长期任职”。

材料二1920年,美国通过了《文官退休法》。1923年、1949年美国分别通过了《职位分类法》和《新职位分类法》,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39年通过的《哈奇法》(《政治活动法案》)重申禁止文官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1950年通过了《工作考绩法》,1958年颁布《培训法》,1970年制定了《联邦文官收入比较法》,等等。这些法案在《彭德尔顿法》的基础上对美国文官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调整,直到1978年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才对美国文官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的改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施雪华《不断自我调适中的美国政治体制》


(1)有学者认为美国文官制度实行“三个分离”,根据材料一对其进行表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在确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021-09-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