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B.人治走向法治C.避免政府腐败D.分权制衡完善
2022-11-01更新 | 708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内容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        
一战末期二战后
行政级
(若干职级)
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行政人员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
一等书记级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
二等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专业人员法律、统计等
女书记级
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B.文官分类适应社会管理需要
C.英国文官分类淡化学历要求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
2023-03-22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合格考)试题
3 .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中国的科举制在16世纪就为西方国家所知悉,西方人把中国看成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伏尔泰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赞不绝口,他美化中国科举制的目的是利用中国来攻击法国封建王朝的专横;孟德斯鸠对中国是持批判态度的,但他却用中国的科举取士谴责法国的以财买官。

——摘编自张佳杰、丁凌华《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儒家创设并转化礼仪,其目的是相互尊敬,教化文明,消解冲突,扩大共识,按照今人的话语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是国家层面推行的礼仪文化制度化建设,即国家礼典的编撰。从历史上看,这一过程从汉代到唐代,最终形成了现存最早的国家礼典——《大唐开元礼》。全书共150卷,依次为,序例(卷1-3),吉礼75卷(卷4-78),宾礼2卷(卷79-80),军礼10卷(卷81-90)、嘉礼40卷(卷91-130),凶礼20卷(卷131-150)……在《开元礼》中,不仅增加了应当服丧的条文,还有的加重了服制。这些都是“缘情入礼”的具体体现。《大唐开元礼》对唐之后的国家礼典影响深远,不仅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中也发挥了明显影响。

——摘编自路则权《儒家礼典: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西方国际法学说叙事模式的最近一次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由”国家与“专制”国家二元对立的思维。这就使得走出国际法学说的西方中心主义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的一条未绝的主线。……七十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如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缔约5300余项,主要为涉及国家关系的政治性条约。1979-1990年,中国缔结的国际公约涉及经济、劳工、海事、民航、外空、核能等多方面。1990年至今,中国共加入300余项多边公约,缔结1.7万余项双边条约;服务对象也从国家扩展到普通公民。中国全面参与各项重要条约谈判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摘编自贾桂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留下的合理的内核”是什么?概述科举制度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大唐开元礼》的特点、地位,分析其对中外历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国际法的。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为战后国际法学说走出西方中心主义所做的贡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才标准问题是我国古代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人才思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诸子百家倡导“德才兼备,德先于才”,曹操《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官择人,为才是与”,司马光认为“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覆灭者多矣”,又提出“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从实践中开始尝试新的人才标准:必须具备外语能力;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其中,关键是掌握近代军事科技知识;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仍然保持封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洋务派的新人才观打破了传统的人才范畴,人才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编自徐凯、胡君辰《人才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英国的现代文官制度起源于18世纪中叶,正式确立于19世纪70年代。文官制度要求在选拔文官的公开考试中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通才”原则造成了英国文官的贵族化趋向和英国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普遍冷淡态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日益转向经济管理,不懂专业知识的行政通才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日益专业化的政府工作了。1968年《富尔顿报告》揭开了二战后英国文官改革的序幕,具体内容:实行行政管理专业化,改革通才官僚结构,削弱通才对政策的影响;设立文官学院,加强对文官的专业培训;调整文官的分级制度,行政级、文书级等统称为综合类,专家科技人员通称科学类,打破了文官制度的“封闭型结构”;增加专业人员的比重,实现专业化管理,要求今后考试任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这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打破通才体制,却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官选材标准的深思。

——摘编自《从富尔顿改革看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人才标准变化的异同。
(2)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2022-09-30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 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肥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 年国会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D.分权制衡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文官职务常任原则”是职业文官任职终身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最初,美国大多数人是反对这一原则的;1883年《彭德尔顿法》最终保留了这一原则。文官制度建立之初,常任职业文官只占美国联邦政府官员的10%~15%,后逐渐增加到85%~90%.这些变化
A.导致官僚机构的臃肿B.出于政府稳定的需要
C.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D.冲击民主平等的原则
7 . 1854年英国规定,文官考试以文科为主,强调自由艺术和年轻人的智力。二战后,英国从大学、国营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
C.文官选拔逐渐淡化文化水平
D.扩招公职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2021-10-15更新 | 1153次组卷 | 5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冲刺复习历史专题 训练试题(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针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官僚制原则和特征进行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封闭性架构逐渐被打破,出现非职业化倾向。近年来,我国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等。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相似变化表明
A.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B.公务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C.中西方公务员制度趋同D.公务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2021-09-07更新 | 8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理斯·屈威廉和斯坦福·罗斯科特对英国文官进行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考试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二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建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任用官员制度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