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虽说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将联邦权限明文列举于宪法之中,并将未列举的剩余权力归属于各州,似乎表明了两者分权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美国宪法同时也规定联邦国会可以通过“所有必要和适当的法律”来完成宪法对联邦政府的授权,这就为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孕育了可能性。不过,可能性如果成为一种现实,还需要“助产士”的帮助。在美国,这个把宪法的文本变成现实规范的助产士就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

---摘编自陈伟《美国宪政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后美国的州与明清的行省在职权上的异同点。
2 . 朱熹在《家礼》中强调子辈必须绝对地服从父母,不蓄私财,晨昏亲省,出入必告,怡色柔声谏过。并规定族众在家族内部必须恭谦守礼,“凡为人子弟者,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这反映了朱熹《家礼》(     
A.实现了程朱理学的世俗化B.益于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D.促进了宗法社会组织的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时期,帝王与上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已经带上封建纲常的烙印。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家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文化的变化。
2022-11-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先秦典籍记载的内容,这些反映出周朝(     
记载出处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周文王·伐崇令》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而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周礼·地官》
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聚篇》

A.保护生态的法律体系完整B.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C.人与自然间长期和谐共存D.最早制定生态保护法律
2022-11-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宋这个中央集权制的政权国家建立之前,中原大地处于五代十国的大分裂以及百年藩镇割据的社会状态中。五代时期战乱频频,社会经济发展几近停滞,再加上政策朝令夕改,百姓流离失所,身上钱财难以保留,丧失了契约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因此宋朝建立后统治者率先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法律,经过休养生息,宋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出现了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法律规范中,表现为宋代制定了完备的契约法律制度。为了保证契约的履行,宋代制定了详备的调整契约关系的法律规范,囊括了契约的订立、时效、违约的处理以及担保、履行等方面,并对此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体现出国家法律对契约关系调整的重视。

——摘编自国红玲《宋代契约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其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法国民法典》革命性地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平等替代了等级。《法国民法典》确立了所有权神圣、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奠定了近代私法体系的三大基本原则。《法国民法典》不仅在法国国内影响深远,对其他各国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例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丹麦和希腊的民法典都是仿照该法典编制而成的。另外,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的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响。

——摘编自邢万里《〈法国民法典〉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契约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的意义。
6 . 《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尊华鄙夷的思想B.天朝上国的气度
C.对外开放的信心D.农耕文明的包容
2022-11-05更新 | 259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

材料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我国古代自从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同时,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很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被直接纳入很多的法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塑造了我国古代法律“伦理法”的特性。

——摘编自王科《浅析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吕氏乡约》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项原则,其中包括教子弟、教后生、事父兄、居家和睦、敬事长上等重要内容。乡约章程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其内容与家训著作相近,但更针对乡村基层社会。关于北宋乡约说法正确的是(     
A.是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的表现B.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C.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D.朱熹是乡约的创造者
9 . 如图是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秦国《金布律》的主要内容。这可用于证明当时秦国(     
货市管理,以及各类货币折算比例
财务出纳记账方式
官、民间债务偿还办法
官吏享受的物质待遇
官府财务保管和废旧物资的处理
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注重维护经济秩序D.强调社会契约精神
10 . 曹魏时期修律,废除自商鞅变法时确立的以法律形式强制父子兄弟分家析产的规定,鼓励父子兄弟不分家而共享财产;又仿《周礼》,以“八议”入律,即给“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官僚以法律特权,有罪先请,议而从轻。这些法律规定(     
A.彰显法律与伦理的根本对立B.适应了门阀士族的发展壮大
C.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D.维持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稳定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