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史•户婚律•婚田人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刑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
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D.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2023-04-09更新 | 331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共12502条,内容完整,条目简要。《唐律》限制官僚地主侵夺民田,要求地方官吏严格执行均田令,惩办官吏的违法活动等等。贞观十一年(637)颁行新律,比隋代旧律减死刑者92条,减流人徒者71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唐律》将《名例》列为首篇,其中又将谋反、谋大逆、不孝、不义等十项罪名定为“十恶”,罪入十恶,多判不赦之罪。贵族、官僚及其家族享受多方面的特权,犯罪以后,可通过议请、减赎、以官抵罪等方法逃避制裁。平民侵犯贵族官僚,要加等处罪。

材料二 清朝入关不久,以《明律》为基础,定名《大清律例》。清朝司法,以“例”为准,“有例不用律”是突出特点。旗人犯罪在定刑上可以折减。清朝鉴于统辖民族众多,各族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与习俗存在差异,遂有许多民族立法,如针对蒙古族的《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管理青藏的《番子条例》《钦定西藏章程》,治理苗疆、回部的各种章程与条例等。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法制的特点。
2023-03-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 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

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

因政教而施刑罚……刑罚不可弛于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唐律疏议》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案件判决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并据此概括西汉法律实施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体现的唐律的立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汉唐法律特点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入关后,抛弃了明朝乡约中的乡村自治内容,改以宜讲“孝敬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训》为主,到康熙年间,又发展到宜讲“圣谕十六条”。清廷此举旨在(     
A.促进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B.扩大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响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D.发挥乡约教化百姓的功能
2023-02-25更新 | 203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5 .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户部下令,每乡各置木铎,选年老及瞽(gǔ,盲人)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六句话就是“圣谕六条”。据此可知当时(     
A.律令开始儒家化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C.法律宣传程序化D.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
6 . 北宋儒士撰写的《吕氏乡约》中写道:“德业相劝……患难相恤”;明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其中写道“……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儒学士人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引用《大清律例》。该材料反映了(            
A.儒学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以推广儒学B.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体现礼法结合
C.乡约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维系稳定的工具D.儒学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
7 . 汉景帝时,廷尉曰:“防年继母陈论杀防年父,防年因杀陈。依律,杀母以大逆论。”太子(刘彻)曰:“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宜与杀人者同,不宜与大逆论。”(廷尉)遂从之。这表明汉初(     
A.法治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B.司法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
C.逐步放弃黄老无为的做法D.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8 . 秦王朝制定《秦律》,其中明确规定:士伍偷盗一百一十钱者,要被判处六年徒刑,甚至“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都要判处劳役三十天。这表明秦朝(     
A.保护土地私有B.抑制土地兼并C.施行轻罪重罚D.推行重农抑商
9 . 唐朝法律规定:“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故杀者徒一年半。”宋代的法律也是一样,无故杀牛,判处一年半的徒刑。唐宋时期法律这样规定的目的是(     
A.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B.为了推广普及铁犁牛耕技术
C.保障农业和军队的动力来源D.发展养殖完善农业经济体系
10 . 在中国,“礼”对于“法”具有重要的影响,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在西方,法律规定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这说明(     
A.自然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融入法律B.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C.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不同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023-01-28更新 | 22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