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有利于(     
A.维护买方的合法权益B.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
C.推动坊市制度的瓦解D.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
2023-10-28更新 | 381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2023-10-23更新 | 781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3 . 就下图所示“条款”,《明史・刑法志》评价说“大抵明律视唐简核,而宽厚不如宋。”由此可知,“大明律” (     
A.刑罚严苛B.体系完备C.言简意赅D.重典治吏
2023-10-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     
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
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
2023-10-22更新 | 777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
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
2023-10-13更新 | 671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唐律疏议》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涉及孝的条款约占全部条款的11%.涵盖名例律、职制律、户婚律、贼盗律等9篇。这些律条对不孝罪的论定、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体现出唐朝(     
A.援礼人法,礼法结合B.尚法存礼,体系完备
C.轻刑慎刑,尊法敬天D.德主刑辅,程序公正
7 . 南宋叶适评述北宋制度设计:“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这反映了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建立完备法制体系B.制度设计过于僵化
C.政府行政效率低下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先秦时期不同派别的主张不同。《论语》记载孔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商君传》记载商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盖非:相互掩盖),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材料二

时期案件法律规定判决结果判决理由
西汉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人伤害,而误伤己父《张家山汉简》:杀伤父母,枭其首市子无罪《春秋》之义,父为子隐……
魏晋朱谏之父为族人朱幼方烽火所焚。谏之成人,手刃杀幼方《晋律》:准五服以制罪帝嘉其义,赦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唐朝一人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疏议》:杀人者斩诏免死配流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和商鞅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到隋唐法律发展的趋势。
2023-10-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反映出宋至清时期法律与教化关系的演化趋势是(     
项目
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A.引经注律B.儒学的世俗化趋势C.法律成为教化的素材D.教化与法律逐渐合流
2023-10-10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传统乡约倡导基层群众自治,它由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倡导,乡民自愿配合、受其约束,以达到教化民众、劝善惩恶、淳化风俗等社会效果。至清代,乡约被赋予诸多行政职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职能被削弱。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清代(     
A.社会环境有一定改善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C.忽视法律的防范作用D.地方政府官员尸位素餐
2023-10-09更新 | 446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