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大明律》中关于家庭关系的部分规定。由此可知,该法律(     
凡立嫡子违法者,杖八十。其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长子。不立长子者,罪亦同。
凡卑幼,殴本宗及外姻缌麻兄姊,杖一百……若尊长殴卑幼,非折伤,勿论。
凡外姻、有服、尊属、卑幼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各以奸论。
A.维护了稳定的社会秩序B.以严刑峻法维护专制统治
C.构建了和谐的家庭关系D.强调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2 . 《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     
A.复古主义的特色B.严刑峻法的特色C.程序简化的特色D.以儒入法的特色
3 . 如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二人均认为(     
思想家观点
荀子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
A.法律高于君主权威B.法治可与德治并行
C.治理乱世当用重刑D.律法是人治的工具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宪宗时,陕西人梁悦因其父被秦杲所杀,选择复仇杀死了秦杲后主动投案自首。该案件在朝堂引起了分歧,有的大臣援引玄宗时类似案件认为应该处死梁悦,而韩愈则认为梁悦一片孝心应该宽大处理。最终唐宪宗免其死罪,只对其决杖一百,配流至循州。这表明唐代(       
A.礼法合一彰显儒家仁孝精神B.血亲复仇受法律肯定和支持
C.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D.朝堂议论决定司法审判结果
2023-12-16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唐代《斗讼律》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断狱律》,“议请减老小疾不合拷讯”中规定,法官不能强制容隐亲属作证。《捕亡律》,“知情藏匿罪人”条规定,尊长隐匿罪犯的行为可以减刑甚至免罪。由此可见,唐律(     
A.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B.贯彻了刑主德辅的原则
C.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D.呈现出司法儒家化特征
6 . 洪武五年二月,明政府以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乃诏令有司于府州县及乡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据此可知,明政府此举(     
A.实现了伦理与法治的结合B.以教化来完善中央集权
C.意在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D.促进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023-11-2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统治者教导人们要勤于农事和贸易,用丰厚的物质来孝养父母。而违反这一德行规范的行为,《尚书》就有“元恶大憨,知惟不孝不友”的说法。西周时期对“孝”的重视(     
A.体现了法律体系内容严密B.标志着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
C.反映了礼崩乐坏王室衰微D.适应了宗族关系稳定的需要
2023-11-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朝陕西蓝田吕氏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的《乡约》部分包含“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4项约文条款和“罚式”“聚会”“主事”等3项制度性条款;《乡仪》部分则包含“宾仪”“吉仪”“嘉仪”“凶仪”等4种乡民日常生活所需遵循的礼节。据此可知该乡约(     
A.推动了律令与乡规民约的逐渐合流B.具备了一定的行政职能
C.意在构建儒家伦理主导的社会秩序D.开启了理学世俗化历程
9 .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中国村名最长的村,位于安徽宿州萧县。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该民谣体现的社会价值(     
A.是研究皖北地区风俗文化的第一手史料B.有利于察举制的实行
C.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 . 《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尊华鄙夷的思想B.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D.农耕文明的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