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清代一些地方官员发现,将行政禁令、示谕等行政条令勒石立于妈祖庙内,比昭示于其他地方能更快地得到传播,且扩散面最广。这说明中国古代(     
A.民间信俗可以助推基层教化B.国家治理受制于神权观念
C.地方自治传统影响比较深刻D.地方性宗教受到大力推崇
2 . 《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对乡饮酒礼(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参加宴饮的人必须依序列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这可用于印证明朝(     
A.地方治理趋于完善B.基层教化实现了法制化
C.社会风气逐渐僵化D.国家礼法向民间的渗透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的《郑氏规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表所示为其内容节选。这反映出《郑氏规范》(     
第一条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
第十一条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第十八条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于宗图上削其名
第八十八条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第九十一条宗族无所归者,量拨房屋以居之。更劝勿用火葬,无地者听埋义冢之中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B.违背封建伦理秩序
C.符合官方主流思想D.利于巩固宗法制度
2023-09-2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1902年沈家本、伍廷芳被清廷任命为修律大臣,于短短数年之内,以“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行政法等诸多部门法领域。这些法律的制定(       
A.彻底摒弃了中国传统礼教文化B.完全照搬近代西方的法律法规
C.开启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D.推动传统的中华法系逐渐转型
5 . 北宋时,宋太祖组织群臣在前代基础上编纂《宋刑统》,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其中《户婚律》更是首创了“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婚田入务”等门类。这反映出,北宋(       
A.依照前朝体例制定法条B.经济发展促进律法完善
C.政府重视百姓日常生计D.公平正义理念深入人心
6 .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是我国法律解释史学上的开山之作。其中一条律文解释如下: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从该解释中可以判定:(     
A.秦律以法家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B.秦律保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秦朝的统治色彩是奉行严刑峻法D.《法律答问》的解释具有阶级性
7 . 明朝在全国设置旌善亭,“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具实以闻,特加旌表。且命内外府、州、县旁及里、社,各立旌善亭一区,有善如前者,悉书其名于亭上”。此举(     
A.体现基层治理礼法并用B.以儒家道德推行社会教化
C.反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旨在彰显理学的正统地位
8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A.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2023-08-22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多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考《唐律》。这实质上反映的是(     
A.亚洲国家法律理念是相同的B.三个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
C.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D.中华法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2023-08-18更新 | 46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     
A.维护等级尊卑关系B.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
C.体现法律至上原则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