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秦汉简牍

近些年在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里耶秦简、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张家山《二年律令》简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简牍,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名称部分内容

里耶案例
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是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22年—公元前208年)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其中记载了当国家宗室及外戚犯罪时刑罚会大大减轻,上造(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上造妻以上有罪,其当刑及当城旦舂(一种刑罚,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耐(不剃发,仅去其鬓)以为鬼薪白粲(一种刑罚,比城旦舂的刑罚轻)。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年,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简牍《二年律令》记载了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3年)施行的律令。简82记载了以下内容:上造、上造妻以上……其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耐以为鬼薪白粲。
(1)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分析其史料价值。
(2)辨析里耶秦简和汉简《二年律令》的内容,能够得出哪些结论?
2 .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南宋年间一出典人(卖主)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当时货币(法定交易要求使用纸币)已经大为贬值,土地拥有者不同意,因而成讼。法官胡颖认为“法意、人情,实同一体”,最终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赎回。上述史料说明(     
A.当时纸币保值效果要高于铜钱B.法官司法审理中注重礼法结合
C.撰书作者并不认可法官的判决D.反映了南宋法制状况混乱不定
3 . 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 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     
A.注重道德教化B.重视基层政权建设
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4 . 研究要跟着史料走,跟着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走;史料是研究者的史料,研究者只有通过阅读史料进而发现问题,才能真正“占有”史料。在对下列三则史料的研读过程中,学生可发现“问题”而形成的研究主题有(     
遣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周礼·地官·遗人》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大明律》 

遗人:地方官名。掌理结余财物,以供馈赠施予及接待宾客等使用。
委积:原指禾谷堆。储备粮食柴草、木材、饲料等物资,用于防灾、备战、济困、招待宾客和供应寄居人员。储备量少的称“委”,储备量多的称“积”。

①以德治国   ②法律教化   ③社会救济   ④基层治理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汉代的史料记载。由此可见,汉代
文献出处
汉文帝指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于是“年八十以上,赐来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汉书》卷四《文帝纪》
汉宣帝曾下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汉书》卷八《宣帝纪》
汉顺帝“赐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后汉书》卷六《顺帝纪》
A.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B.治国理念受传统观念影响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6 . 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做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       
A.完善法制建设B.规范等级体制C.加强君主专制D.注重道德教化
2022-03-26更新 | 690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史料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8 . 【说一说】

材料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3-04-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9 . 下表是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涉及篇数)。分析下表,唐宋家训(     
序号内容归类北宋米南宋
1创己(修身、励志)51918
2数学、治学31415
3胶条(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68
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人、居所安全、节葬)61410
5处址(包括交友、尊师、礼仪)51610
6从政11116
7.治国240
女诫520
教子原则242
A.反映出儒家教化深入到乡村B.表明儒学随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C.体现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追求D.说明理学形成影响儒家伦理观
2023-08-30更新 | 24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英国急剧变化,司法体系在新旧交替中发展。英国大致存在几种不同类型法庭:一是构成在早期司法之主体的普通法(建立在习惯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法庭;二是以“良心”和“衡平”为原则的衡平法法庭;三是传统封建法庭;四是教会法庭。每种法庭都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以及各自相应的组织结构。普通法庭和衡平法法庭是当时英国政府所倚重的主要司法统治工具。各种法庭司法管辖权的重叠交叉为普通民众解决纠纷、维护利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面临诉讼时的选择变得多样化。

——摘编自陈娟《近代转型时期英国基层司法机构探析》

材料二   在清朝前前期,州县主要受理笞杖刑以下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徒刑以上较重的刑事案件则归省与中央司法机关管辖。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的研究发现,清代现州、县的基层司法官员主要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体现了古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从判牍来看,州、县官员推崇民间调解,如果能够在民间调解可以解决的案件,他们就不主张再进行诉讼。对于已诉讼的案件,也会在审理中进行调解。基层官员注重在司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教育作用,实现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曾任布政使的于成龙认为,司法官判案时一定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不能完全拘于的法律条文,提到了“实质正义高于形式正义”等问题。这些司法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反映了统治阶层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摘编自王新霞、任海涛《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基层司法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和清代前期基层司法体系的启示。
2023-03-26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