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1982年3月,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解放日报社和上海市出版局共同发起开展上海市职工读书活动。活动宗旨“组织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引导他们通过读书和实践逐步树立典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当家作主人的观念,陶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精神,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而奋斗”。

上海市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发布“上海市职工读书奖征名启事”,收到来自北京等20个省、市、自治区 2066 封应征信。根据读者的意见,决定将职工读书奖定名为“振兴中华”。

1983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倡议在全国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并做出《关于在全国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决定》。《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传上海开展的职工读书活动,称其“时间不长,效果很好,值得在全国职工中提倡和推广”。中共中央批复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各宣传、教育部门的作用,组织出版、报刊和图书馆等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把越来越多的职工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从1983年6月开始,各省、市陆续落实中央精神开展读书活动,将职工自发的、零散的读书活动逐步引导到正规的、系统的学习上去。

——梁腾《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结合材料,以“时代·读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3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50年,沙爱云女士根据新《婚姻法》解除了婚约,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启事:“于一九四八年未经本人同意,由父母做主与河南固始魏峰口头订婚并无正式手续,本人认为此婚约无效,已经政府批准解除”。据此可知(       
A.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B.婚姻自主的政策导向
C.婚姻广告具有法律效力D.旧式婚姻已基本消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

19827月,在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厕所里,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跌入粪池。路过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的学员张华奋不顾身积极进行营救。但因为沼气浓度过大,营救过程中张华和魏志德一同跌入粪池,魏志德窒息死亡,张华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4岁。张华牺牲后,教育部等部门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一个大学生冒死救老农值得吗?张华的牺牲同时也在全国引发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对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进行阐释。
6 . 我国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宪法不断完善。下列为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1988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1988年4月12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古。买卖成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993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一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写进宪法序言。

●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宪法修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合理解读。
2022-11-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所示为响应1981年2月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而创作的宣传画。这一活动的开展(     
A.有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B.推动了科学文化的普及
C.增强了人们的法治观念D.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绝不仅限于制度建设和技术性的“硬件”系统的完备周详,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遍化、社会化,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想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该学者旨在(     
A.强调培育人民法治精神的重要性B.说明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的加快
C.表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要求国家重视法制人才的培养
2022-10-14更新 | 71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形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该草案共3编、24章、262条,包括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B.“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2021-04-21更新 | 1214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