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下图中①处应是(     
A.《法国民法典》B.维也纳体系
C.《联合国宪章》D.《战争与和平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形成过程就是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型。由于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主义,而不同的民族主义使得各个国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中孕育,在西方民族主义传入后产生,在一次次民族觉醒中发展,经历了清末民初、五四时期和抗日救亡运动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有过大汉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排外主义等负面因素。譬如“义和团”的“盲目排外”行为,就是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达于顶点、社会衰落跌入谷底的极端之举;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人士在对待国内民族问题上也有过民族复仇主义和大汉族主义思想;近代以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长期存在并与境外干涉势力勾结,这也是中国人民不得不长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斗争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复兴、追赶世界先进的长期奋斗中,守旧复古逆流也时沉时浮,等等,但这些绝对不是主流。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更没有对其他民族构成威胁、带来危害,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没有走极端的特性和文化基因。在世界范围内,要说扩张地进攻的民族主义,最典型的莫过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摘编自舒迎香《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形成原因,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没有走极端的特性和文化基因”。
2023-12-14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某次国际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这次会议后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特征是(     
A.大国协调、欧洲均势B.法律至上、王权有限
C.全体一致、集体安全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A.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D.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28年的《非战公约》中,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美国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主张世界上某些区域,其“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必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说明该公约(     
A.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B.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C.对于战争缺乏有效的约束力D.增强了集体安全机制的影响力
6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的权利”。这一规定实质上(     
①促进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②承认了德意志各邦国为主权国家
③消除了德意志内部的纷争 ④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30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B.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C.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D.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8 . 格劳秀斯在1609年出版的《海洋自由论》中强调:广阔的海洋是自由的王国,在那里没有主权以及与主权相关的为主权国家统辖的独占性的所有权、航海权和贸易权,在没有主权的海洋,个人或国家的行为是自由的开放的。这一观点(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为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D.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9 . 1531年,英格兰学者埃利奥特用自己的母语撰写了《统治者必读》一书,书中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君主的智慧比权力更加有效。此书问世后即引起极大反响,在50年内被重印了6次。该书的畅销(       
A.顺应了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说明王权已摆脱教会的控制D.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2023-09-06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80年代,中荷关于华侨国籍归属问题的交涉中,驻德荷公使许景澄利用国际法知识与荷兰外交部据理力争,不仅取得了外交上的初步胜利,还基本确定了清政府对华侨国籍的基本原则,并成为20世纪初《大清国籍条例》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       
A.清政府逐步收回国家主权B.国际法观念已被国人接受
C.华侨海外权益实现了保障D.时局变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