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百年战争结束(1453年)后,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加强了王权。15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王国则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的领导下实现了集权统治。这反映出(     
A.王权摆脱了教会的影响B.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逐渐奠定
C.战争促进国际体系建立D.近代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教会的职能在于宣传“基督教信仰”,并将宗教信仰“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霍布斯的主张(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旨在打击罗马教廷权力D.奠定了政教合一理论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2023-06-21更新 | 4091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2022-12-18更新 | 1488次组卷 | 6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202年,法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在正式官方场合称自己是“法兰西王”,1205年又使用了“法兰西王”,法国领土上的居民遂有了自己民族的正式称谓—“法兰西”,这一民族称谓一直沿用至今。据此可知,这一事件(     
A.表明法国民族语言的形成B.标志法国民族国家的诞生
C.促进法国民族意识的萌发D.推动法国民主思潮的传播
7 . 1594年出版的《法兰西大观》以法兰西的历史和疆域空间为新的叙事框架,收集汇编地图,强调各省与地方对君主的服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绘图技术水平的提高
C.民族国家的形成趋势D.致力于全球海路探索
8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2022-10-26更新 | 592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     
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
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2022-11-16更新 | 425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