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

材料一   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
2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繁。其中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最为惨烈,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各方所犯下的反人类暴行是前所未闻、令人发指的。富有正义感的格劳秀斯感到必须寻找出某种具有无上权威的东西,某种普遍适用的伦理法则,来对这个充满战乱的世界加以约束和规范。他在其所著的《战争与和平法》中对中世纪一系列自然法法则进行世俗化改造,实现自然法理论的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旨在限制国际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45年以来,国际法由原来的欧洲集团扩大至遍及七大洲的180多个国家,以欧洲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法原则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国际法的范围扩大了,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使得传统国际法的一些原则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或采取了新的概念。随着科技进步,传统国际法的内容扩大,产生如外层空间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新分支。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与和平法》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 【近现代国际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由此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

——摘编自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摘编自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运行机制的特点。
2023-11-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与调整】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 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海洋法公约。在中文语境中,"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议条文。 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非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不多。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也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 国际社会立法会议。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影响
2022-11-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际法】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联合国海洋公约》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红十字公约》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法对世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3-02-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元月联调(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内瓦公约”是关于人道主义保护的公约体系,其中《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是截至目前与战俘问题结合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涉猎最为详尽的国际公约。它是在继承海牙体系中有关战俘问题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俘问题的具体实践逐渐形成的、较为完备的国际人道法,并在以后的历次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法理影响。但由于制定时间已经久远,虽然其法律思想实质对于规范现代战争、约束作战行为仍然能够起到督促限制作用,但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人员与平民的区别度和辨识度日益缩小,战争空间甚至向外太空、网络等新环境转移拓展,战时与平时的界限更加难以把握,新的作战武器、作战样式、作战理念带来的有关战俘问题的全新变化。另外,国际人道法在制止虐待战俘行径、保障战俘待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靠各签约国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主要依靠国际舆论的谴责监督。

——摘编自《什么是<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我军战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
2022-05-26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无论是来自欧洲文明的国际法,还是其他非西欧文明下的各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从其本源来看并不具有人类社会全体的共有性质。国家主权和平等的理念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适性,并非生来具有全人类共有文明的性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无直接关联。这里所说的“普适性”是指普遍适用、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普适性即国际法能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遵守的现象。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法成为实现国际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承担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为国际多边主义行为或多极格局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也已经由军事和外交等高级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低级政治领域的不断扩展,同时,基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加,国际法的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摘编自李伯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的角色定位、价值因应与制度供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9 . 国歌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和标志。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国歌(选录)

国家

国歌及创作时间

语言

音乐风格

歌词大意

备注

英国

《天佑女(吾)王》18世纪40年代

英语

宗教赞美诗

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神佑吾王!1745年后家喻户晓,被誉为“忠诚颂歌”,得到了广泛的演唱。一度是所有英属殖民地的国歌。

法国

《马赛曲》

1792

法语

战歌,进行曲

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一夜成名,广为传唱。先后于1795年、1879年、1946年、1958年被政府或宪法确立为国歌,并影响《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曲目的创作。

美国

《星条旗之歌》

1814

英语

流行音乐

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传遍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中国

《义勇军进行曲》

19355

中文

战歌,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一经问世,传遍神州大地,经久不衰,并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地位正式写入宪法。201791日,《国歌法》表决通过

日本

《君之代》1880

日语

和歌

君主御世,千秋万代永存,犹如小石成岩,岩上生苔,永无止境明治维新期间,结合日本传统,参考《天佑吾王》而作……1999年正式确定为国歌

——摘编自陈志音《我们的国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歌的特征,并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国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社会各阶级英勇抗战的事迹并简述影响。
2024-01-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A卷)
10 . 1945年以来,国际法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新兴民族国家加入国际社会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法的主导者
2023-11-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