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特班700个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挥挥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非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请编自刘德跃主选《国际关系式》

材料三   1861年,清政府对国家机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改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其成立引起了封建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为了培养具有近代国际法知识的能够办理对外事务的人才,洋务派将国际法作为京师同文馆的一项重要课程。课堂上所使用的教科书,以丁韪良翻译的四卷《万国公法》为主,丁韪良与其学生共同编译的其他国际法书籍也被作为教材使用。国际法的传播,不仅使洋务派逐步学会运用国际法原则处理对外交涉事务,也唤起了人们对中国法律制度的重新审视。

——摘编自李青《综论洋务原的法律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并说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传播的表现及其历史作用。
2024-04-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北极圈内邻近挪威的斯瓦巴德群岛,之后该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不断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在国际联盟积极倡导下,18个国家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规定挪威享有该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享有自由进出、居住以及开采矿产等权益。这反映了(     
A.国际联盟权威性加强B.北极资源开发实现和平共享
C.国际协调机制的发展D.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国际认同
3 . 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1946年联合国通过的《国家权利义务宣言草案》规定:“各国有独立权,因而有权自由行使一切合法权力。”上述观点(     
A.为近代国际法的诞生奠定基础B.都支持通过发动战争维护国家主权
C.确立了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准则D.强调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2024-01-23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国际法发展的历程表。据此可知(     
年代国际法内容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参会主权国家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通过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A.各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尊重B.集体安全体制不断完善
C.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减弱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得到根本遏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世俗王权得到强化B.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C.大学教育得到普及D.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
7 . 长久以来,拉丁文作为欧洲共同语言的地位无法撼动。18世纪,欧洲国家出版的文化工具书纷纷使用了本国的语言,如俄国出版的《俄语诗简明新作法》等,颇受时人欢迎。这体现出当时(  )
A.拉丁文化影响力下降B.近代民族意识的兴起勃发
C.俄罗斯文化受到推崇D.印刷术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8 . 17世纪初,荷兰学者格劳秀斯在其“占有理论”中强调,“发现”绝不等于“先占”,发现本身并不赋予物以任何法律权利,除非在所说的“发现”之前,它们是真正的不存在任何主权的土地。格劳秀斯“占有理论”的提出(     
A.激化了荷兰与英国的矛盾B.有效保护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C.旨在维护荷兰的海上霸权D.顺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需要
2023-03-2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材料的核心内容为(        )
A.君主制定条约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
B.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C.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2023-06-20更新 | 150次组卷 | 3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但同时又承认了另一类政治实体,即承认德意志各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成为国际法初步形成的标志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C.是欧洲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D.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