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2022-12-18更新 | 1494次组卷 | 6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2022-10-26更新 | 592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
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政府逐步向近代外交的转变
2022-04-11更新 | 39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021-02-02更新 | 1812次组卷 | 4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020-09-22更新 | 1047次组卷 | 35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路德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1519年,教皇派代表到莱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德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
A.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B.教会成为世俗力量的反对目标
C.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D.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2020-09-05更新 | 615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2020-07-22更新 | 400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