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总统致驻京各国公使之答词(1918年10月10日)“本大总统为国会依法选举,今日就职,承贵公使代表——各国驻京公使,以诚挚之盛意修词祝贺,实深欣感!我国政府与贵公使所代表之各国政府,睦谊素敦,本大总统自必恪守前规,竭力维护,俾旧有之邦交日益巩固,且对于协商各国,仍当继续尽力协助,冀获完全之胜利,俾永久和平早日成立。至我国全国统一、原属国本第一要义,亦全国民生之所依倚,本大总统必当力求治理,以副各友邦期望之美意,顺颂贵公使暨各位公使福履绥和,并祝贵公使所代表各国国运盛昌。”

——《政府公报》1918年10月12日第973号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指出:在经济上,因旧中国经济落后而且畸形……故明确规定革命胜利后党的经济政策,必须没收帝国主义者和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外交上,必须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按照平等的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对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不改变其敌视的态度,就决不给他们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田克勤、于文藻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921-1991)》

材料三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情况表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3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法席位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1981年

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摘编自《中国与联合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主要外交活动,并说明其意义。
2024-05-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89~2018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唐朝的羁縻制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摘编《初唐夷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

材料二下表1989~2018年30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
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边疆治理、边疆政策、治理、边疆教育、对策、边疆问题、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策、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王朝实施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边疆研究最突出关注的地区,说明关注该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023-09-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华冲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