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总统致驻京各国公使之答词(1918年10月10日)“本大总统为国会依法选举,今日就职,承贵公使代表——各国驻京公使,以诚挚之盛意修词祝贺,实深欣感!我国政府与贵公使所代表之各国政府,睦谊素敦,本大总统自必恪守前规,竭力维护,俾旧有之邦交日益巩固,且对于协商各国,仍当继续尽力协助,冀获完全之胜利,俾永久和平早日成立。至我国全国统一、原属国本第一要义,亦全国民生之所依倚,本大总统必当力求治理,以副各友邦期望之美意,顺颂贵公使暨各位公使福履绥和,并祝贵公使所代表各国国运盛昌。”

——《政府公报》1918年10月12日第973号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指出:在经济上,因旧中国经济落后而且畸形……故明确规定革命胜利后党的经济政策,必须没收帝国主义者和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外交上,必须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按照平等的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对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不改变其敌视的态度,就决不给他们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田克勤、于文藻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921-1991)》

材料三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情况表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3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法席位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1981年

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摘编自《中国与联合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主要外交活动,并说明其意义。
2024-05-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美国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显露。战后,美国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目标,霍普金斯表述过这一目标:“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推进和鼓励民主政权在全世界建立。我们不应当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即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的权利。”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123

材料三   “中国梦外交”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战线上的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线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内实力增强、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引领当下和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智慧。它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中国外交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伴舞向领舞跨进。

——刘德林《“中国梦外交”的格局与智慧》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际形势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该形势下,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面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新中国做出了哪一决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概述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及其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梦外交”在十八大后“向领舞跨进”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综合国力与外交间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