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开国大典前一天,周恩来对外事组强调: “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今后的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2 . 如表为1952~2002年部分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
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在校学生
19520.060.451.0220.94
467.31
19650.623.055.3095.41
1124.44
19791.686.2034.78628.3961.251685.50
19922.7114.1742.53627.9983.391913.65
20024.2256.7060.141093.2289.681813.33
A.政府始终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C.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D.地方的教育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3 .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023-08-18更新 | 335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是上海合作组织于2009年6月在叶卡捷琳堡峰会时各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的,旨在进一步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提高各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协调能力和效率。该公约的签订说明我国新时期(     
A.加强新型区域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推进南南合作D.有效维护了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10月到1951年5月,苏联等19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9个国家曾是旧中国的邦交国,这些国家均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自行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影响
C.贯彻了“一边倒”方针D.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6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始终是历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政策进行治理。”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
C.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D.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7 . 1950年6月26日,周恩来总理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兴建轻工业工厂,帮助少数民族逐步从游牧变成定居放牧,创办干部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A.提升少数民族精神文明程度B.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C.加速各民族间的交融与发展D.消弭边疆与内地间的发展差距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民族自治机关除了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依法行使广泛的自治权”。与宪法规定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