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交通和通信等与城市工商业发展密切相关领域中,大部分俄国城市自治机关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制定完整规划并付诸实施,基本上能满足城市工商业发展需求。建筑、给排水和文化教育等直接关系城市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领域也能做出积极合理的安排,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居民的要求。但与西欧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权限和各部门掣肘,取得的成就有限,即便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深刻变革的体现。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2023-04-2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各有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导致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造成商业萎缩的局面。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繁荣时期。各地市镇的大小规模不一,仅常熟一地就有大小八十个市镇。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如嘉定县“居民以花布为生,男耕女织冬夏无间,昼夜兼营”。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交易的重要商品。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和17—18世纪初英国工业集镇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初英国农村市镇发展的影响。
2023-10-28更新 | 77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黄金卷03(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转型时期西欧商人资本从安特卫普——热那亚——阿姆斯特丹,最后流向伦敦的这一过程,是商人资本逐渐从发展、兴旺和衰落,最后从属于产业资本的过程,也是西欧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加快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形成和发展。随着英国军舰在各大洋上游戈,英国商业资本家逐渐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工场、种植园,在世界各地收获自己的利益果实。在保护成本内部化、生产成本内部化的战略下,英国商业资本从商业和生产上,将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有机地连成一体,让亚非拉欧成为英国商业体系和生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联系越到后来越紧密。英国商业资本对世界经济整合作用的加强,反过来,无疑又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摘编自罗翠芳《商人资本国际流动与近代西欧社会经济转型》

材料二   最早与中国商人发生联系的西方商业组织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之类的特许公司。就官方垄断的参与者而言,投资资金是在商业而不是制造业中聚积、分配。十八世纪在澳门与广东之间从事运营的西方商人以及中国商人会从书面契约中详尽记载中西联合商业风险活动。由于各自政府在特定领域授予他们的贸易特权,两个群体空前繁盛。中国的近代新式商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的往来即已开始产生。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不仅早于工业,而且发展程度要比工业完善,经济实力也比工业雄厚。据估计,1894年中国近代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约是911920年是31,商业资本在产业机构中所占比重过大。

——摘编自【美】曾小萍《近代中国早期的公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近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业发展相较于西欧近代早期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在征服迦太基、希腊、埃及和近东之后,他们统治了大量的城市,其中很多拥有过辉煌的过往,有一些罗马城市是作为帝国控制体系的一部分而建立的。获得自治地位的城市,由皇帝授予其居民公民权和罗马特色的宪制。享受公民权的罗马公民有一定的地位和特权,包括参与市政管理、加入罗马军团或享受罗马法保护。宪制规定的内容包括:地方长官的选举、地方议会的运作,以及征税、征发当地劳动力和司法审判的程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治城市成为罗马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查尔斯·弗里曼《古代地中海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国家的国王会为封建主颁布特许状,在法律层面上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口特许状承认了城市内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其人身安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免除城市居民的封建赋税。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政治管理权,独立的司法审判权。西欧城市的特许状,不仅使中世纪的西欧诞生了许多新兴城市,也使中世纪的西欧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杨婉嘉、王振霞《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自治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和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共同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许公司是指享有政府授予特权的商业组织。在16- -19世纪间,欧洲的大部分特许公司都是商人创建的,在英格兰、苏格兰、荷兰共和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及其他地方的都一样。他们谋求充分利用某个特定的贸易范围的各种商业机会,这种贸易范围通常是这个世界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该现象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洲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贸易的增长,有许多特许公司在世界上的这些地区专门从事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特许状都授予公司垄断特定范围的商业的权利(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与印度和亚洲的贸易),所以特许公司变成了帝国扩张和控制的机构。

——摘编自王加丰《西方历 史上的特许公司》

材料二     1993 年,联合国对跨国企业的划分标准为:在本国设有母公司,并在海外广泛设有子公司,年营业额在十亿关元以上者。跨国公司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但那时的国际影响力很小。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传统国际企业向现代跨国公司的飞跃性转变。《中国产经新闻》分析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值相当于联合国统计暑所汇总的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的63.9%。企业分布从1995年的26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33个国家和地区。巨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汽车行业中,10家最大汽车公司的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近80%。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传统或新兴行业中。

——摘编自刘旭东《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诞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特许公司与当代跨国公司的异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壤和环境。生长剂、增肥剂、膨大剂、着色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   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种植农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等方面对农业用水的挤兑,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根据我国国情,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对其保护区给予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将地区粮食高产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另外,加强教育,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从减损中“增产”。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只有切实做好储备粮工作,才能在必要时应对不测,稳定社会发展大局,

——摘编自冯瑞汪芳吴昊《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

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出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1-10更新 | 304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乡土运动作为德意志帝国时期应对“现代化危机”的一场广泛的精神和社会运动,在当时倍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精神和社会层面回归乡土,安抚和消除急速现代化所带来的阵痛与不适。在他们看来,农民生活和农业经济才是理想形态,农村生活也是最幸福的,而如今农民逃离乡土和农村空洞化,毁灭传统乡村景观和文化。在恩斯特·鲁道夫和“德国历史与古典联合会”的呼吁下,整个帝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一场广泛的乡土运动。一方面,着力对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传统建筑和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抢修性维修和保护;另一方面,强化对乡土自然环境保护;防止工业化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功利性破坏和掠夺。乡土运动的高涨感染到了当时帝国和各邦高层的一些统治者,他们也加入运动中,最终将自然生态和景观保护上升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政府陆续建立自然保护机构,以具体的立法和财政投入措施支持自然保护。

——摘编自邢来顺《回归乡土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代化危机》

材料二   民国时期乡村运动主要是指这一时期一些有影响力的乡村建设派人士与团体,在某些乡村进行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建设和发展运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却出现衰败景象,一批有识之士力图通过乡村运动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为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认为要挽救乡村出路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应“认取自家精神,寻去自家的路走,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晏阳初提出:“从文字方面以提高民智……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公民教育攻私;以卫生教育攻弱”。卢作孚力图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这场运动到1937年被迫中止。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华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华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德两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 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人口也像资本一样地集中....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甚至在工厂的近旁,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同时,资本家、地产商大量的以谋利为目的出租空间。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当然,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

——摘编自 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方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
2022-11-29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