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从只会攫取大自然恩赐的现成的动物或植物,即渔猎或采集,到能够凭着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资料,即游牧、养殖或种田。这一次大分工
A.最早发生在南亚地区B.促进了阶级社会的出现
C.标志着国家开始产生D.致使人类生存能力下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壤和环境。生长剂、增肥剂、膨大剂、着色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   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种植农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等方面对农业用水的挤兑,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根据我国国情,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对其保护区给予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将地区粮食高产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另外,加强教育,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从减损中“增产”。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只有切实做好储备粮工作,才能在必要时应对不测,稳定社会发展大局,

——摘编自冯瑞汪芳吴昊《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 . 在世界冶金史上,中国炼铁开始的年代虽非最早,但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却比国外早二千年。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来看,在春秋晚期,已有铁削、铁斨、铁镈、铁锸、铁铧、钢剑等铁制农具和兵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
C.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高度重视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4 . 近年来兴起的设施渔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如溶氧仪、酸度计、自动控温仪等仪器设备)和水处理系统(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过滤方法使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等设施,从而缩短其养殖周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
A.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B.提高了水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C.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D.改变了现有养殖产业的结构
5 . 16世纪,番茄由墨西哥相继传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仅作为观赏植物。17世纪传入菲律宾,被改良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到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食用植物栽培,并最终形成了意大利、英国和美国三大品种。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B.推动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改进
C.导致了世界各地饮食结构的改变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6 . 1896年,维新派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英国)讲求农学,耕田、培壅、收获均参新法,用机器,瘠者皆腴,荒者皆熟,一人之力,足抵五十人之工,一亩之收,足抵五十亩之获。……中国于此,诚宜兼收并采,择善而从。"这一观点
A.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B.否定了我国小农经济的优势
C.反映了知识阶层的基本态度D.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7 . 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小麦、葡萄、马、牛、猪、山羊和家鸡等从欧洲传入美洲,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这说明
A.物种交流提高了美洲人的抗饥荒能力B.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C.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地位D.欧美地区饮食结构向趋同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 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表明疫病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战国时代,“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
A.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D.经济作物生产存在地区差异
2021-12-30更新 | 213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顶峰艺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B.米迪运河
C.京杭大运河D.巴拿马运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