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1500年以来,尽管传染病在全球肆虐,但世界人口并未减少。到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这主要得益于(     
A.世界人口迁移B.医疗技术创新
C.全球物种交换D.商品经济繁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庄园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6小时工作日绝不是罕见的。他们随着汽笛声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控制下。他们的工作是单调多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他们的工资被雇主一再降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中"他们"的处境,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描绘当时的时代?
2023-07-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伦敦的城市形态日趋落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1666年,伦敦大火为城市重建提供了契机。在王室主导下,依靠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变革,伦敦依据大火后的城市实际状况,折中设计师提出的重建方案,统一建筑规格,着重修建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从而完成城市形态的转变。完成城市转型后的伦敦,自身活力大大提升,也引领了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潮。

——摘编自刘聚《近代早期伦敦城市治理转型研究(16661720年)》

材料二   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之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

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房屋、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

——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英国伦敦城市治理转型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发展演进的阶段特征
2023-07-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训进行农业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场、水利工程等项目。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考前往非例,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测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马达加斯加种植了中国专家培有出的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后,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

——摘编自郑青亭《授人以渔,中国杂交水稻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4~19世纪英国农业革新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农业革新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特点和意义。
5 . 据统计,1811年英国手工织布机有20万台,机械织布机仅2400台左右;1845年前后,手工织布机减少为6万台,机械织布机增至22.5万台。这可以用于说明英国(       
A.工厂制度的推广B.劳动力需求减少
C.产业结构的调整D.垄断组织的形成
2023-07-10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时间观念对人们的约束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推动了生产力水平提升D.导致奢侈之风盛行
2023-07-1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023-07-10更新 | 3749次组卷 | 49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材料一

材料二16世纪以来,有不少中国商船由广东、福建载着生丝及丝绸开航往菲律宾,另外,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也积极参与中菲贸易,于是中国江浙太湖地区生产的丝与丝织品大量外销,换到不少银子,银与丝遂成为西班牙大帆船在太平洋上长期航运的主要商品。……有人估计,从1571年(明隆庆五年)至1821年(清道光元年),前后250年,自美洲运到菲律宾的银子共约4亿比索,其中有一半流入中国,但这项估计仍然偏低。

———摘编自全汉昇《明清经济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进行历史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在(未耜经》中对某农业生产工具有过这样的记载:“它是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镜、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该农具(       
A.以自然力为动力B.从北方逐渐向南方区域推广
C.最早产生于宋朝D.是中国古代耕犁成熟的标志
10 . 有学者指出,因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就需要有一种社会机制,也就是社会组织,因此国家就一定会出现。该学者旨在说明(       
A.农业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性B.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国家出现的前提
C.必须有农业才能产生国家政权D.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定居提供了条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