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考古学家在河套地区古城中发现的“ 西河农令”印(如图),是汉武帝前期专门掌管该地农业及屯田水利的官员印章。这反映了汉代边疆(     

A.人地矛盾尖锐B.民族交流交融
C.农业种植发达D.农垦管理加强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站集通信、交通、馆舍等功能于一体,一般30里或60里一站,接续传递。驿站的建置于商周时期。汉代开始提倡驿骑,为开拓西域,在安西都护府广修驿站。唐王朝仿效汉朝,在敦煌广设驿置,同时完善驿制,设驿长、驿夫、驿使、驿吏等负责驿站运行。各代对驿使行程都有规定。如唐规定驿马日行六驿;如有紧急情况,要求日行十驿。驿使到站及离开驿站,都要记时,并要求到站必须换马,不换马者杖八十。同时还规定如凡不享有用驿权而枉用者,及属应用驿之事而不给用驿者,均杖一百。唐代驿站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元代则实行“站户制”,政府强制“ 站户” 专门承担驿站事务,很多站户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亡。明朝虽未设专职站户,但相关驿站徭役一般仍以专业户承担。清朝建立后,革除明季摊派,但在裁驿充饷命令屡下、驿传差务不减反增的情况下,驿站运转再度回到明季旧路。

——郭延兵《中国古代驿制嬗递与驿夫命运》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后,传统的驿传体系弊端凸显。在1880年请设南北洋电报的奏折中,李鸿章说,“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独中国文书尚恃驿递,虽日行六百里加紧,亦已迟速悬殊。” 此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沿海设立邮局。郑观应等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借鉴西方邮政经验,建立本国邮政体系,改进中国传统驿传体系这一劳民伤财、步履维艰的信息传递方式。自中法战争至甲午战争以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清朝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电报线网络。但近代邮政发展也受到许多人的反对甚至抵制,反对声音“哄然起矣,不曰殊乖政体,即曰有礙成例,哗者一人,和者百人矣”,甚至有人指责此乃“亡国所为,今若立地创行,日后流弊滋甚,于是倡者一人,挠者千人矣”。

——刘文鹏《清代驿传体系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驿传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驿传向近代转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邮政在晚清的建设障碍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国崛起从来就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有学者就近代英国崛起提出如下研究思路,并进行了相关论证。

序号崛起途径论证
(1)务实发展军事力量,以质取胜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缘条件全力发展海军,不断革新技装备和军事理论,提升军队建设的质量;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2)利用“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3)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
(4)创新制度,保持政治稳定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3)(4)中的任意两项进行简要论证。
2024-05-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1-13世纪是西方经济史著作中的“伟大的垦荒时代”。这个时期欧洲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很多地方清除森林不再只为了补充耕地,而成为一种不断侵占牧地、沼泽与森林的占夺运动。这一行为(     
A.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结构B.破坏生态成为黑死病的诱因
C.源于印欧人迁徙的影响D.为欧洲社会近代化奠定基础
2024-05-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已婚妇女未经丈夫允许禁止外出工作。19 世纪中叶前,法国就职妇女主要是女工,第三产业中妇女职员仅为15%,而到1906 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9%。这些变化表明(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成熟B.女权运动举步维艰
C.技术革命影响妇女职业角色D.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2024-05-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可用于(     

A.揭示新中国的经济结构B.反映中国机械化生产成果
C.印证袁隆平的突出贡献D.说明中国粮食危机已消除
7 . 【伟大的共存】

亚里士多德曾说,动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既是好劳力又是美味佳肴”。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驴、牛、马、骆驼之类的动力型动物,它们让人类获得了更大的肌肉力,使人类不仅可以耕种更多的田地,而且可以运输更多货物,或更快速地移动,人类世界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剑桥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士莱恩·费根的《伟大的共存:改变人类历史的8个动物伙伴》(狗、山羊、绵羊、猪、牛、驴、马和骆驼)讲述的就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经历的这段历史。在费根看来,人类不仅改变了动物,动物同时也改变了人类。

请以“动物与人类发展史”为主题,任选一种或两种动物,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动物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2023-11-28更新 | 2233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广东军政府将城市近代化建设视为建立现代国家之举,仿照西方改良城市理念,初步圈定广州“市区”范围,开启了近代城市规划建设。1918年,设立广州市政公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以市区道路、公园和市场为主体的整体布局。1921年,广州建市。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理想规划蓝图的指引下,市政府开展了行政城市规划的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国城市近代化的典范。

——摘编自韩雁媚等《广州市建制前后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材料二   1959年实现自治以来,新加坡从“贫民窟”发展成当前的世界城市,城市更新为其成功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60年代初期,政府成为最主要的公房开发者,成立建屋发展局和规划局,通过《住房与开发法》《规划法》及其修正案等。

1971年,新加坡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颁布首个概念规划,提出“建成花园城市和公共城市”的发展构想。80年代以来,新加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开发成为主流方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加坡跃升为全球城市联盟的一员,政府更加注重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治理体系,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任荣荣《新加坡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州城市建设成就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城市更新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新时代广州的城市更新提出两条新的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