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A.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B.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
C.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D.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今日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国崛起从来就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有学者就近代英国崛起提出如下研究思路,并进行了相关论证。

序号崛起途径论证
(1)务实发展军事力量,以质取胜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缘条件全力发展海军,不断革新技装备和军事理论,提升军队建设的质量;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2)利用“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3)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
(4)创新制度,保持政治稳定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3)(4)中的任意两项进行简要论证。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1-13世纪是西方经济史著作中的“伟大的垦荒时代”。这个时期欧洲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很多地方清除森林不再只为了补充耕地,而成为一种不断侵占牧地、沼泽与森林的占夺运动。这一行为(     
A.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结构B.破坏生态成为黑死病的诱因
C.源于印欧人迁徙的影响D.为欧洲社会近代化奠定基础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已婚妇女未经丈夫允许禁止外出工作。19 世纪中叶前,法国就职妇女主要是女工,第三产业中妇女职员仅为15%,而到1906 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9%。这些变化表明(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成熟B.女权运动举步维艰
C.技术革命影响妇女职业角色D.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3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中国瓷器36万件,第二年运回中国砂糖约500吨。一时间质地精良的中国商品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品,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这一现象反映了(     
A.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B.欧洲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东方奢侈品开始流入欧洲D.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医疗的磨制石针。《黄帝内经》融合阴阳五行、经络腧穴、人体与自然相应等学说,构建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因针灸便于操作,医者多加以提儡,百姓亦略知负疗;皇甫谥所撰《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针灸专书。唐朝出现专门的“针师”和“灸师”,针灸成为太医署的专业之一。北宋针灸家王惟一设计制成铜人模型,作为教学和考试之用。明代,针灸学文献丰富、名家辈出。

——摘编自程莘农《中国针灸学》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医学处境艰难,险遭扼杀,针灸也遭到歧视和排斥。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重新厘定针灸知识成为时人证明中医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诸多医家都对针灸知识革新进行探索,如征集整理并公开民间针负秘术、改编传统针灸入门医书以便普通读者接受、运用生理解剖学论证解释经络学说等。

——摘编自陈思言《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民国时期针灸知识革新的路径研究》等

材料三   针灸6世纪开始传到朝鲜、日本、印度,16世纪传到欧洲。新中国成立以来,针灸学的国际影响逐渐扩大。1975年以后,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创办针负培训班,为许多国家培养了针灸人才。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中医针灸”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19年.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

——摘编自程莘农《中国针灸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针灸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民国时期针灸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针灸学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
2024-05-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2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主人公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约定能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随后一路历经曲折、克服困难,从伦敦出发,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返回,用时正好80天。小说的情节反映当时(     
①新的国际航线得以开辟             ②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③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             ④具有积极进取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8 . 普鲁士王国的城市化水平
年代总人口(百万)城市数量(座)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率(%)
187525.69151710.3640.3
189029.96172614.5148.4
191040.17216724.6961.5
该表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进步B.城市人口数的明显增加
C.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完善D.电气化革命的大力推进
2024-05-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朝廷认为官廪“九年之蓄”,不仅能“遇凶荒赈发济民”,而且可使“西(夏)夷北(辽)边,望而不敢近”。虽然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大大促进了粮食增产,但由于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和隐匿田产,官廪粮储常仅占总储量25%左右。除截拨漕粮、仓储赈粜、丰粮区“和籴”等救济手段,北宋朝廷秉承“取民有制,故民力常宽”原则,也以较高粮价承诺和减免流通税,劝诱商人依托运河网络,长距离贩粮至缺粮区。此外,相较北方从东南转运官粮为主的流通方式,长江以南的民间商品粮流通现象更为普遍。

——摘编自姜锡东、季发玲《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等

材料二   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提倡科学种田,实行良种培育、土壤培肥、农业机械化等措施,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机制;坚持“立足国内、全球供应”,允许外国粮食适度进口的同时,也鼓励中国粮食企业深化国际合作。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年均增产158.3亿斤,用全球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北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的认识。
2024-05-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7世纪英国的玻璃制造业,煤炭取代木材作为燃料,获得政府的专利许可;以意大利鹅卵石为原料,面向欧美市场供应产品;采取“三班倒”的生产方式,即工人6小时劳动,6小时休息后轮换生产。这些措施(       
A.实现了能源结构转型B.适应了资本积累需要
C.奠定了世界工厂地位D.开启了国家干预模式
2024-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