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下表是1650一1990年的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欧洲美国与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
1650年18.30.22.20.418.360.6100
1750年19.20.11.50.313.165.8100
1850年22.72.32.80.28.163.9100
1900年24.95.13.90.47.458.3100
1950年23.06.76.30.58.854.7100
1990年15.05.08.50.512.059.0100
A.近代亚洲人口整体减少B.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
C.大洋洲人口总量波动较小D.拉丁美洲生产力进步显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与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表格内容依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类物种,对其迁移过程加以描述,并说明该类物种迁移的影响。
2020-11-11更新 | 6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要求:史实准确,东西兼备,史实选取典型,条理清晰;关键词要符合材料意涵并体现东西对比,与支撑史实相匹配)
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关键词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2024-02-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集团所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表格反映了苏联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据此可知(       
A.苏联历次改革均无成效B.增长率为负数是因为改革重心在政治领域
C.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最稳健D.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源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6 . 先进工具的发明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唐代壁画中的《牛耕图》。图中的犁辕向上弯曲,犁辕末端和犁衡固定在一起,犁型辕衡则横架在两牛肩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犁耕技术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摘编自朱筱新《文物讲读历史》

材料二     飞梭的发明为完全机械化铺平了道路,珍妮纺纱机、骡机等机器发明后,从纺纱到织布的工业流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动力问题,英国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机械化,创造了一种与传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它的根基是一个足够庞大的需求市场,一个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从业者群体,以及能够持续给子创新者经济回报的宽松投资机制。

——摘编自《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三   我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年代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50年代主要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公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私家车普及,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等都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1)材料一中曲型的发明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生产工具的变革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简述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2-08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省区

集市数

明代(嘉靖—万历)

清初(顺治—雍正)

清中期(乾隆—道光)

四川(盆地)

135

2484

湖北

548

1430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

131

205

551

广东

1270

1969

江苏

698

1112

安徽

294

708

浙江

368

605

(注:苏、皖、浙地方志大多只列市镇,不记集市,因而为集镇数。)
A.明清抑商政策逐渐废弛B.南方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C.江浙集市数量不断增加D.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增大
2024-03-12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1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概述了宋代村市(以墟市为中心)的状况,如下表所示。材料所示状况反映了宋代(     
序号概述
举办墟市被称为市合、市集、趁墟,江西、福建等地区可见许多这种名字的市集;有每天举办的市,也有隔日举办的市,一般在早上短时间内结束交易。
举办墟市的聚落小到几户的小村子,大至数百户的镇;墟市里除农民外还聚居着商人、富民和屠宰业者;墟市内有商店及旅馆、仓库;墟市分布密度最小五华里左右。
墟市的维持和管理,由当地土豪、商人这些建设规划者和租税承办人与参与保安和征税的官府双方在利害关系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担负。
A.雇佣关系的产生B.抑商政策的废止C.社会阶层的融合D.商业贸易的繁荣
10 . 下表为汉代豪族樊重和樊宏的庄园记载。由此可见,汉代的庄园经济(     
记载出处
(樊重)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郦道元《水经注·比水注》
(樊宏)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范晔《后汉书·樊宏传》
A.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B.导致地方割据局面出现
C.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征D.促进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