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反事实推理”是西方史学的一种研究思维,探讨假设不发生该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历史的发展趋势。据此推知,如表相关研究反映了欧洲(     
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反事实下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推测%
1700年-1760年0.441700年-1760年0.015
1760年-1800年0.521760年-1800年0.045
1800年-1830年1.611800年-1830年0.15
A.人民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B.战乱导致了收入增长缓慢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D.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提高
2023-12-08更新 | 2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2)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止。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二   自从1903年美巴运河条约签订以来,巴拿马的反抗斗争就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埃及于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成功收归国有,以及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使巴拿马备受鼓舞。1959年,巴拿马民众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以及两次进入运河区的“争取主权的进军”,并与运河区的美国驻军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1977917日,美巴两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新条约》,运河基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美国将把运河区领土的大部分归还给巴拿马,由美巴来共同经营和养护;2000年前,两国将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对运河进行营运控制,美国有权在其现有的运河区驻军保卫运河;美国在运河区的全部军队2000年才会撤出。

——摘编自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简析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原因。
2023-05-29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器械、原料、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民众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起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不需使用外汇,用日元支付即可,日本政府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据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百废待兴。19501960年,我国平均每年出口粮食228.1万吨,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50年和1952年我国粮油食品出口额分别为2.79亿美元和3.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4%、47.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的粮食进出口执行低关税,配额外征收普通关税或优惠关税,其他粮食进出口全部放开。由于啤酒生产的需求和饲料加工的需要,我国的大麦等农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

——据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粮食战略给日本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对外贸易战略实施的原因。
4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60次组卷 | 12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甘肃·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伦敦商人向政府进行请愿。请愿书中写道:“如果能进口那些国家的土壤、气候、资本和工业最适合生产的商品,并以我们自己国家最适合生产的商品出口以作支付,那么外贸将极有利于国家的富足和繁荣。摆脱限制的自由将使贸易最大限度地发展,是国家资本和工业的最佳方向。”

材料二   美国进口产品平均关税和应课税产品平均关税变化

——据美国统计局(1790—1970)、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970—2015)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20年伦敦商人请愿书提出哪些主张。结合所学,说明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分别指出美国在①②③阶段实施高关税的主要原因。以美国为例,说明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政策或关税政策的因素。
6 . 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以庭院式住宅为主要形式,帝国时期则修建了很多独栋公寓楼。这种独栋公寓楼往往有五六层,每层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套间,便于出租,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修建。这种变化(     
A.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B.影响了后世的城市住房设计
C.是阶层分化出现的原因D.使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欧洲,商品、粮食等各种类型乃至到综合交易所先后在荷兰、英国成立;意大利、英国先后创立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17世纪,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法国和德国相继开办百货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东印度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在英国和荷兰成立。由此反映出(     
A.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B.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欧洲贸易中心
C.欧洲的贸易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D.东印度公司加快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材料二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