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CH第3阶段或以上)。此外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7500万儿童发育不良,1700万儿童消瘦。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300万)生活在非洲;4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

——摘编自《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史料二   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截至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储粮数量与质量。

——摘编自《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好》(《经济日报》,记者:刘慧)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02-0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同样令人困扰的问题来自新的劳动纪律和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的日程。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该材料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发展B.工厂制度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形成D.资本主义的兴起
3 . 英国殖民者在埃及着重发展棉花生产,1884年到1913年,埃及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倍,出口量增加到110%,其中50%-60%出口到英国。曾经以“尼罗河粮仓”著称的埃及需大量进口面粉和粮食。材料能够反映英国(     
A.商品输出大肆掠夺财富B.资本对埃及农业的改造
C.推动殖民地工业化进程D.与德、奥加紧争夺非洲
4 . 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亚各地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是当时农耕社会、草原社会和森林社会的资源与技术交流相结合的产物是(     
A.楔形文字B.青铜技术C.马拉战车D.制铁技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3月,美国制定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保护队在8年多时间里,先后吸纳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和公园。美国此举意在(     
A.“以工代赈”应对经济大危机B.以国家政权干预生态环境保护
C.以宏观调控刺激国有经济发展D.以公共工程建设改善社会福利
6 . 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A.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7 . 唐朝政府鼓励养牛,规定牛繁殖超过三头,奖励绢一匹,同时还制订了养牛的饲料标准,通过学校教育方式传授治疗牛病的技术,建立牛市促进牛的市场交易。这些举措有利于(     
A.提升养牛业商业化水平B.加速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C.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D.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023-05-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应对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这说明(     
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B.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
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D.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
2023-05-05更新 | 7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3-04-29更新 | 194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