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4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后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发展史(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物

特点

18世纪60年代开始

巴黎万神庙等

古典复兴,仿罗马风格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拿破仑帝国时期)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等

罗马帝国风格,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采用华丽的装饰

19世纪初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中间设公共设施,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与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19世纪初到70年代

英国国会大厦

仿中世纪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19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世博会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大量应用钢铁结构,建造快速,造价低廉,结构极为稳定

19世纪90年代开始

苏格兰连芬南混凝土高架桥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强度

19世纪末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结合,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运河、花园,环境极佳
上述材料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典型代表。选取材料的某些方面,提炼出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特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3 . 中国城市供水设施的发展

材料一   远古时代,先民一般利用天然河水、湖水或泉水维持生计。夏商周时期,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无天然河湖可资利用的地方,只好开泉、凿井取水。秦汉以后,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井、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开发水源,修渠引水,以解决城镇居民的用水问题。汉武帝元狩三年修昆明池,并引池水入汉都长安,供居民使用。隋唐长安有比较完备的供水系统,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城,与城中众多的水井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代在大中型城市中也普遍建有供水设施。

——摘编自王双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廷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城市供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自来水系统建设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记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化。”除书籍外,亦购买其他物品。中日商人贸易则是以海船“交贸诸物”为主。唐朝近邻西方及西南方各国都派使者来朝贡,因此设立蕃坊以供其居住。《宋史》记载:“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诸货外运各国,各国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荷兰在国际政治上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是依据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媾和条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荷兰在造船以及航海技术上积累了优越的实力。商人积极在里斯本收购胡椒,在欧洲转卖。他们出资设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初,享有特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瓦解了葡萄牙的多数权益,又以武力赶走想参与亚洲贸易的英国商人。

——摘编自【日】谷公俊等《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三

年份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进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1994236611.6%1156.111.2%121011.9%
20015096.52435.52661
20026207.728.6%2951.726.5%325630.3%
2007217659561.212204.6

——摘编自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埠初期福州贸易情况不容乐观,英国曾一度想放弃这个港口。直到五十年代,闽地通往上海、广州等地的茶叶运输通道阻滞,福建当局为缓和茶叶贸易之困境,故而解除福州港的茶禁,允许西方诸国洋商雇人进入武夷山茶产区抢购茶叶,并通过闽江运往世界各国。于是“各国船只驶闽运茶者,犹如万箭齐发,呈争先恐后之状也”,福州逐步成为驰名于世界的茶叶贸易大港口。从1855年到1860年,福州茶叶贸易从1570万磅增至4000万磅,到1868年增加到3.77亿磅, “洋商直接使用轮船运输到国外”。

——摘编自胡家保《近代福州城市西人建筑及其影响研究(1840—1949年)》

材料二


史料史料   来源
史料1

1   1866年福州汇丰银行分理处
朱永春《福州近代建筑史》
史料2

2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史料3美国基督教美部会于咸丰十六年(1860年)在福州于山西麓太平街创建圣教医院,该医院在早期医生柯为良的精心维护和主持下,已久负盛名。柯医生通晓闽言闽语,精通汉文,先后编译和著作了《体学新编》和《医馆略述》等多部医书,并以医院为依托创办了医学堂,培养中国医生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至80年代福建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上述变化的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三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5-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象牙贸易”

重商主义时期,比利时没有建立任何殖民地。利奥波德二世上任后,将目标对准非洲。他创建国际非洲协会,建造医院、科学研究站,扶持亲比势力。但靠慈善来维持一个殖民地,力量太薄弱。利奥波德的目光转向刚果丰富的象牙资源——受热带森林保护的象群。1879年,利奥波德利用非洲雇佣兵,控制刚果人、匹格米人、昆达人等。1888年,利奥波德将雇佣兵组成“官军”,由一两名白人军官统领,负责捕捉壮丁充当工人。他的士兵杀死大象,留下一堆堆象尸,非洲人被迫背运象牙。象牙和农产品装满船运到比利时,但回程船抵达刚果时船上几乎空无一物。比利时人为取得台球和钢琴键的制作材料,剥削了刚果的资源。

这位国王没有看见500万和800万非洲人和数十万头遇害大象在刚果河沿岸所流下的鲜血。于是,越来越多的台球,滚动在纽约、伦敦、安特卫普的高雅的台球厅里。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概括利奥波德二世开辟“象牙贸易”手段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利奥波德二世的“象牙贸易”的影响。
2024-02-0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南京城(时称建康城)是南宋时期的留都,它“外运江、淮,内控湖海,实为东南要会。”建康城城周长为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有六道城门,规模位列当时城市的第7位,人口众多,号为“天下巨镇”。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平坦,各种建筑参差相间。街市喧闹,坊巷密集,一派都市繁华景致。城中民居、官衙、各种店铺、茶楼酒肆、客栈、市场、寺院、道观、学校、书院、兵营等交织杂处,由此占据街巷和河渠沿岸引发的所谓“侵街”现象司空见惯。城区有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盐市等多种专业市场。南门外的工商业区设有城南厢。厢,是负责某一区域的治安机构,“厢有厢官,掌民讼”,各厢下辖若干坊。宋初,建康城内之坊数已达20处,分属四厢,到南宋末年,坊数已达到36处。

——摘编自徐吉军《宋代建康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等

材料二

史料一   (绍兴十一年即1141年,临安郡守俞侠上奏)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涨桥,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厢,差亲民资序京朝官主管全厢公事。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十九

史料二

——(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景定二年(1261年)成书

(1)据材料一、概括建康城的社会风貌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1-15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官有粮仓概况

按行政建置
设置的粮仓

中央

国有

京师仓、太仓、甘泉仓等都是国家级畿辅大
仓,储运由中央统一调配管理
基本用于供应京师消
费和支持西北军备

皇安

皇室成员和内廷各部门的粮仓供皇宣和宫廷消费

地方

各郡县、王国均有常设之仓多用于救灾济困
按军事建置
设置的粮仓

内地

驻军军粮可取用于中央及郡县、王国的粮仓各粮仓系统协同并存,
危急时刻相互输渡
边郡
(地)
驻军庞大,有一套仓储体系以保障军粮供应,如都尉设置的粮仓、边塞烽燧防御系统的粮仓;政府在边地大兴屯田,形成农官系统的粮仓建置
各地农官
下属的粮仓
中央许多重要机构在地方设置农官及粮仓,如大农下辖的农官属仓,水衡、少府、太仆下辖的农官属仓经营全国各地的公田
及边郡屯田上的收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有粮仓设立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官有粮仓设立的意义。
2024-0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过去不久的最近,我曾蒙杭州市公安局饬警枉顾敝寓一次,说是来执行调查的……使我愤懑而又使我认为奇耻大辱的,就是表上的标题刊着“旧医旧药登记表”。呵!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埋赃陷害式的“旧”字头衔,恐非当轴对我们的口吻,活像是西医西药对中医中药同行嫉妒的语气。要晓得物旧要破,人旧要死。“旧”委实是个快要消灭的惨象,又是个何其刻薄的咒诅?但现在居然赠给我们做了皇皇头衔。说到这里,我倒要问声本市中医药界诸同志,对于这一点,究竟感想如何?

——摘编自1928年《浙省中医协会月刊》杭州中医雯波的文章

材料二   畔叟文谓:"倘谓西医为新,中医为旧,便要废止,则一般西医何以仍皆用中国旧式的‘医’字,不别用一个新式的名字呢?……中医虽旧,也能活人。”

张阶平文谓:“新、旧,是一个相对的名辞,新的少不免了旧,旧的也可以新。故此,事物总没有完全是新而不旧、旧而不新的道理……我们可以明了中西医也各有各的新旧的,事实上不能用新旧二字来分别。”

守刚文说:“余岩(留日医生)之所非中医者,以其旧,而非以其治病无功。”“夫卫生所司何事?乃明知其能疗疾病、保障民命者,而必废置之,反必引外来文化之所谓新者,遂不问其疗病之成绩如何,惟求新之是用,无乃有忝(辱没)卫生之旨欤!"

——摘编自广东1929年《杏林医学月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新医”“旧医”称谓论争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2023-05-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伦敦发生鼠疫后,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王室政府开始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撰《政令大全》,以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的管理,并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政府则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包括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英国的防疫措施, 如死者的证明、检查员的指定、对葬礼时间的控制和对家庭的隔离等,都是部分或全部来自欧洲对付传染性疾病的经验。瘟疫的频繁暴发,使得英国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给民众心理带来严重恐慌, 进而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疫病的肆虐下,神职人员纷纷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它促使人们对基督所讲的爱心、瘟疫的发生、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思索,从而引起人们对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产生怀疑与不满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情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3-06-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