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培训了大量掌握基本技能的医护工作者,以集中力量实施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项目。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社区医生转变为基层医生,继续行走在基层医疗第一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这表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立足基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B.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均衡医疗资源布局
C.提高技术,攻克诊疗疑难杂症
D.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表反映出(     
时间疫病情况史书
公元前674年齐国“民族”流行《公羊传》
公元前544年“真霍乱”流行《公羊义疏》
公元前369年“泰国大疫”《史记·六国年表》
公元前281年“赵国大疫”《史记·赵世家》
A.春秋时期各国战乱不息B.西周时期医疗水平相对落后
C.周王独尊地位发生动摇D.先秦时期流行疾病得到关注
3 . 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期太医院长官的官阶为正三品,至元英宗(1320—1323年在位)时期,太医院长官的官阶升为正二品,此时有官阶的太医有四十多人。这一变化表明,元朝(     
A.重视医疗卫生发展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行政机构较为臃肿D.医疗系统初步建立
4 . 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至(乾隆)二十五年,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材料中“公行”的职责是(     
A.征收统一国境关税B.负责各国朝见礼仪
C.打击稽查鸦片走私D.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6 . 20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     
A.乡村社会彻底转向城市社会B.国际大都市的作用不断增强
C.工业化生产开始向城市集中D.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2024-02-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清末,显微镜传入中国,透过显微镜可从病人吐泄物中清楚地发现霍乱弧菌,一部分华人精英开始接受这种科学的结论,不再相信疫鬼之说。这表明(     
A.西医开始传入中国B.科技发展影响民众卫生观念
C.疫病传播得到控制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
8 . 甲午战败后,张謇建议修建铁路,并指出铁路建设的意义在于“万里之外,旦夕可至”、“风俗之陋,靡不尽除”、“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等。这一建议(       
A.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萌发B.加强了清政府军事实力
C.促进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D.体现了国家出路的探索
9 . 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为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但在542年被迫中途停止。这一变动发生的背景是(     
A.封君封臣权力的膨胀B.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兴起
C.阿拉伯帝国逐渐崛起D.鼠疫造成帝国人口锐减
10 . 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有了富余,人们开始用各种办法储存粮食,原始社会人们用陶罐、地窑储存余粮,古代又出现了大容量的粮仓,近现代又出现了更加先进的储粮方式。以下属于德国最先开发使用的是(     
A.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B.谷物冷却机
C.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D.家用冰箱和冰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