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记载,辽南京(燕京)“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到元代大都城的坊不是封闭状态,都由若干条邻近街巷组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松城市管理B.坊市制度被打破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政治中心的迁移
3 . 图2是一幅关于汉代农业的画像砖,画面左侧一人持长柄弯锄翻地松土,另二人并排俯身单手伸向地里,似为施播种子,动作整齐划一。这幅画像砖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2

A.综合国力的强盛B.小农经济的繁荣
C.土地兼并的严重D.农业的精耕细作
4 . 到16世纪末,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据此可知,玉米的传入(     
A.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C.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习惯D.丰富了人们的粮食种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由于大量新物种的信息不断传回欧洲,撰写“新大陆”的自然志和通志成为欧洲人的风尚。这表明(       
A.科技发展促进了商业革命产生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博物学发展
C.文艺复兴增强了民众科学素养D.工业革命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
2023-08-03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乾隆帝多次鼓励民间商人进入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进行贸易,在清廷的大力倡导下,内地商人的足迹很快遍布天山南北。内地各路商贩在新疆所经营的商品项目相当丰富,主要包括牲畜、茶叶、绸缎、布匹、药材、日用器物等。这种现象(     
A.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C.使新疆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023-07-08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据1999年初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每15个美国人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欧盟为55人,而拉美1120人,非洲25127人才拥有一台计算机。这一现象表明(     
A.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B.维护信息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C.进入信息社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D.信息技术革命可能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
8 . 1573年,西班牙大帆船满载美洲白银到达马尼拉,换取中国的手工制品。中国商船在白银的诱惑下,也满载丝绸和瓷器从福建月港启航驶向马尼拉。一条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辟。这表明(     
A.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B.国际贸易取得新进展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2023-06-27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陶瓷一度垄断东非市场,750年后阿拉伯帝国的工匠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光瓷”。他们在烧制上釉的罐子上涂上一层银和铜,使其变得闪闪发光。这些罐子挤占了中国陶瓷在东非的市场份额。这表明(     
A.中国海外贸易优势丧失B.科技创新推动帝国扩张
C.欧亚文明融合进程加快D.商业竞争促进技术革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中有一首题为《氓》的民歌,开始的部分说:“氓之蚩蚩,抱布(布币)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由此可知(     
A.“布币”体现出战国时期贸易中使用铜铸币
B.当时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行业的商人
C.该诗反映出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兴盛
D.该诗反映先秦时期的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